【玉漏迟】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代
[玉漏迟]玉漏迟原文
东南应眷倚。
当年丽绝,今其馀几。
云锦飘香,好在藕花十里。
六月长安徂暑,只一雨、滂沱都洗。
君好为。
携将苏醒,三吴生齿。
总道秦蜀讴吟,但消得雍容,笑谈而致。
稍待秋风,也拟买舟东逝。
收拾尘编蠹简,更饱看、江山奇伟。
歌盛美。
远送往趋天陛。
[玉漏迟]诗词问答
问:玉漏迟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玉漏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玉漏迟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
[玉漏迟]参考注释
[玉漏迟]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玉漏迟]眷倚
亦作“睠倚”。宠爱并倚重。《新唐书·裴宽传》:“会 河北 部将入朝,盛誉 宽 政,且言华虏犹思之。帝嗟赏,睠倚加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 赵葵 恳辞相位,始终不渝……朕眷倚虽切,而不能强其从也。”《明史·奸臣传·严嵩》:“帝降旨慰 嵩 ,而以 嵩 溺爱 世蕃 ,负眷倚,令致仕。”
[玉漏迟]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玉漏迟]云锦
一种品级很高的提花丝织物,因花纹瑰丽如云得名
[玉漏迟]飘香
被和缓的气流飘送且能被感觉到的香味
她经常使用的那种清雅、温和的香水的微弱飘香
[玉漏迟]好在
幸好
好在他伤势不重
[玉漏迟]藕花
荷花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宋· 李清照《漱玉词·如梦令》
[玉漏迟]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玉漏迟]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玉漏迟]徂暑
(1).《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晋 夏侯湛 《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宋 苏轼 《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郑泽 《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
(2).指季夏。《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3).谓暑热消逝。 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诗:“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玉漏迟]一雨
(1).一场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许杰 《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
(2).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 唐 皎然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玉漏迟]滂沱
(1)
(2) 形容雨下得很大
(3) 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涕泪滂沱
(4) 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玉漏迟]携将
扶持;携带。《后汉书·邓训传》:“ 黎阳 故人,多携将老幼,乐随 训 徙边。”《三国志·魏志·曹休传》:“ 休 年十餘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 江 至 吴 。”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村酒与山蔬,一一自携将。”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特十餘年来,介绍无已,而究其所携将来归者,乃又捨治饼饵守囹圄之术而外,无他有也。”
[玉漏迟]苏醒
(1) 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他昏迷了一个多小时才苏醒过来
(2) 唤醒;使觉醒
蛇被温热苏醒了
[玉漏迟]吴生
指 唐 名画家 吴道子 。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神品上》:“ 明皇 天宝 中,忽思 蜀 道 嘉陵江 水,遂假 吴生 驛駟,令往写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中心的悬壁,周廻的画像,是 吴生 亲手。”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宋画》:“ 马和之 作人物甚佳,行笔飘逸,时人目为小 吴生 。”
[玉漏迟]消得
亦作“ 消的 ”。1.需要;须得。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翫月》词:“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水浒传》第七二回:“你不带我去便了,何消得许多推故!” 赵朴初 《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观演<蔡文姬>剧有作》曲:“谓 中郎 有遗书,有儿女能诵记,只消得寄个纸笔。”
(2).值得;配得。 宋 辛弃疾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词:“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内性儿聪明,才调儿清正,这两般消的人钦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河豚﹞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 * 。所以 东坡先生 在 资善堂 与人谈河豚之美云: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不作则已,一作定要作箇痛快淋漓,才消得我这副酸心热泪。”
(3).禁得起。 宋 杨炎正 《蝶恋花·稼轩坐间作首句用丘六书中语》词:“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清 纳兰性德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词:“悽寂 黔娄 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
(4).享受;享用。 宋 赵长卿 《念奴娇·席上即事》词:“ 高唐 云雨,甚人有分消得?”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怎消的加官进位,怎消的廕妻封子,上卿之位何极。”
[玉漏迟]雍容
(1) 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汉书·薛宣传》
雍容有礼
雍容华贵
(2) 舒缓;从容不迫
从车骑,雍容闲雅其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雍容大方
[玉漏迟]笑谈
笑话;笑料
传为笑谈
[玉漏迟]秋风
秋天的风
[玉漏迟]买舟
雇船。 唐 元稹 《竞舟》诗:“买舟俟一竞,竞敛贫者賕。”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刘尧举》:“京师人 刘观 为 秀州 许市 巡检,其子 尧举 买舟趋郡,就流寓试。” 清 沉起凤 《谐铎·生吊》:“某亦草草束装,星夜买舟回 白下 。”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这当儿,电光一样在心头闪现的,就是买舟回乡的念头。”
[玉漏迟]拾尘
传说 孔子 困于 陈 蔡 之间,七日不得食。后得米,由 颜回 、 仲由 二人在一间破屋里烧饭。 颜回 见一块烟灰落到饭里,感到被弄污的饭弃之可惜,就取来吃了。 子贡 从远处望见,以为他偷食,告诉了 孔子 。 孔子 说 颜回 不会做这种事。后来问明情况, 孔子 说:我也会这样做的。见《孔子家语·颜回》。《吕氏春秋·任教》亦载此事,稍异:谓 孔子 亲见而怀疑,后查明情况,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后以“拾尘”喻因误会而致疑。 晋 陆机 《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 孔颜 。”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拾尘掇蜂,疑圣猜贤。”《旧唐书·韦处厚传》:“盖 曾参 有投杼之疑,先师有拾尘之戒。”亦作“ 拾煤 ”。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閒,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 明 陈子龙 《复张郡侯书》:“谁兴拾煤之谤,徒受唾天之污。”
[玉漏迟]蠹简
被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徒以研寻蠹简,穿凿遗文,菁华久谢,糟粕为偶。” 宋 陆游 《掩扉》诗:“一编蠹简从吾好,又见西窗掛夕暉。” 傅尃 《感怀》诗之四:“龕灯回向期皈佛,蠹简飘零且箸书。”
[玉漏迟]饱看
尽量看。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之二:“掀髯坐语閒临水,仰面徐行饱看山。”《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纔傍过去,便掩上舱门。”
[玉漏迟]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玉漏迟]奇伟
奇特雄伟
奇伟瑰怪。——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玉漏迟]盛美
(1).美善。《史记·循吏列传》:“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姦邪,盗贼不起。”《后汉书·徐穉传》:“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周弘正 奉赞大猷,化行都邑,学徒千餘,实为盛美。” 明 李东阳 《定兴王墓瑞芝诗序》:“乃有灵芝产於神道,烂如朶云……咸谓盛美。”
(2).称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 曾子 、 子石 盛美 齐侯 安诸侯、尊天子。”
[玉漏迟]送往
(1).送别去者。《庄子·山木》:“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参见“ 送往迎来 ”。
(2).祭送死者。《礼记·祭义》:“乐以迎来,哀以送往。” 郑玄 注:“送去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礼。”参见“ 送往事居 ”。
[玉漏迟]天陛
(1).天宫台阶。借指天上宫阙。 宋 何大圭 《水调歌头》词:“风缠云捲,转觉天陛玉楼宽。”
(2).帝王宫殿之台阶。借指朝廷。 唐 韦应物 《贾常侍林亭燕集》诗:“高贤侍天陛,跡显心独幽。” 宋 王庭珪 《赠胡绍立》诗:“此去飞腾对天陛,不应顦顇困书生。”
宋代,李流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