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作者:杜范 朝代:宋代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原文
穷年奔走缭乡隅,暂此凭栏意已殊。
一水光明平处现,四山容色淡中铺。
莫羞尘鬓临冰鉴,自有灵原照玉壶。
浸碧主人应领会,试言此碧有耶无。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诗词问答
问:《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的作者是谁?答:杜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杜范的名句有哪些?答:杜范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参考注释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穷年
(1).终其天年;毕生。《战国策·齐策六》:“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荀子·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没世穷年,不能徧也。”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高下之分,贵贱之贾,一由彼口。是以没齿穷年,不免於匹夫。”
(2).全年;一年到头。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张长公》:“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明 王蒙 《暮宿田家作》诗:“穷年滞草莽,裋褐被霜露。”
(3).贫困之时。 明 高启 《送贾二文学》诗:“穷年自多感,况復送良儔。”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奔走
(1) 为某种目的而奔波忙碌
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永之人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很快地走;急行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乡隅
乡村偏僻之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 青浦 、 嘉定 及 娄东 势所不免,大抵惊惶,城门紧闭,仅存一门出入,其势浩大,现已迁移乡隅,纷纷不一。”
面朝着屋子里的一个角落。乡,通“ 向 ”。《汉书·刑法志》:“古人有言:‘满堂而饮酒,有一人乡隅而悲泣,则一堂皆为之不乐。’”参见“ 向隅 ”。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凭栏
身倚栏杆
凭栏远眺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平处
(1).平坦的地方,坦途。 唐 曹松 《赠镜湖处士方干》诗:“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惟是屈声多。”
(2).平常之处。《新唐书·孟郊传》:“ 李观 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 谢 ’云。”
平等相处。《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题了钦差出去,凭他巡抚、巡按都是平处。”
评判裁决。《汉书·杜周传》:“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輒下 延年 平处復奏。” 颜师古 注:“先平处其可否,然后奏言。”《后汉书·史弼传》:“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於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詔公卿平处其法。”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山容
山的姿容。 唐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山容水态使君知,楼上从容万状移。” 宋 陆游 《即事》诗:“云起山容改,潮生浦面宽。” 明 袁宏道 《久雪忽晴喜而有作》诗:“柳态美如新櫛髮,山容亲似远归人。”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冰鉴
(1) 古代盛冰的器具
(2) 指明镜,比喻鉴别事物的眼力
(3) 指月亮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玉壶
(1) 玉制的壶
(2) 计时器,即宫漏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仙山知寺志刚示余以浸碧唱和诗漫继其韵]领会
了解、认识事物并有所体会
领会文件精神
宋代,杜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