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寺行宫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桃花寺行宫作]桃花寺行宫作原文
招提据岭复,望望红霞殷。
行宫搆其旁,来往止顿便。
昔我少年时,题诗松竹间。
岁久日就圮,不复税征鞍。
往往过其下,辄为重留连。
去岁稍修治,剪除棘与萑。
匪同赋经始,成亦不日焉。
春风二月半,轻舆历蓟田。
山容宛相迎,轩榭堪周旋。
泉声共松韵,似话宿昔然。
惟有绯桃花,含胎迟芳鲜。
物应有深意,脉脉谁为宣。
寂寥见赏稀,荣华讵久妍。
如来特拈来,示我如是禅。
[桃花寺行宫作]诗词问答
问:桃花寺行宫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桃花寺行宫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桃花寺行宫作]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四
[桃花寺行宫作]参考注释
[桃花寺行宫作]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桃花寺行宫作]望望
(1).瞻望貌;依恋貌。《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郑玄 注:“望望,瞻顾之貌也。” 南朝 齐 谢朓 《怀古人》诗:“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 唐 董思恭 《感怀》诗:“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 宋 王安石 《舟还江南阻风有怀伯兄》诗:“平皋望望欲何嚮,薄宦嗟嗟空此行。”
(2).失望貌;扫兴貌。《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朱熹 集注:“望望,去而不顾之貌。” 唐 唐彦谦 《感物》诗之一:“岂无鱼鳖交,望望为所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公﹞以其爱画之心,而为爱才之举,则天下必不致有遗才,如此图中望望而去也。” 茅盾 《在公园里》:“到池边去张一眼,‘呀,没有鱼的!’终于踏遍了园里的每一条路,就望望然走了的,是我们的真正老牌国货的小市民。”
(3).急切盼望貌。 唐 杜甫 《洗兵马》诗:“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处处催春种。” 宋 梅尧臣 《寄李献甫》诗:“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赵屏山》:“望望吟幐逐去蓬,归程千里雪初融。”
(4).犹看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就婚》:“俺从不到这楼上, 李十郎 一时未来,且同郡主楼上望望。”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于是她抬起头来,望望寂静的树林,望望双门紧闭的古庙,慢慢地站起身来。”
(5).指探望。《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閒着无事,去望望 郭铁笔 。”
[桃花寺行宫作]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登泰山记》
[桃花寺行宫作]往止
犹行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小生无故得遇仙姑,知是睡里梦里,须道往止详细,好图后会。”
[桃花寺行宫作]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桃花寺行宫作]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桃花寺行宫作]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桃花寺行宫作]征鞍
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唐 杜审言 《经行岚州》诗:“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宋 谢薖 《蝶恋花》词:“留定征鞍君且住,人间岂有无愁处。”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王孙何处解征鞍,灵妃怨,瑶瑟与谁弹?” 刘国钧 《饯春词》之一:“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桃花寺行宫作]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桃花寺行宫作]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桃花寺行宫作]去岁
去年
[桃花寺行宫作]修治
治理、修整
运河修治工程
[桃花寺行宫作]剪除
从根上去掉;消灭
剪除奸宄
[桃花寺行宫作]经始
开始营建;泛指开创事业
经始大业
[桃花寺行宫作]不日
不几天;不久(限用于未来)
我不日到京,请准备住处
[桃花寺行宫作]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桃花寺行宫作]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桃花寺行宫作]轻舆
轻车。 晋 左思 《吴都赋》:“轻舆按轡以经隧,楼船举颿而过肆。” 宋 曾巩 《游 * 山》诗:“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嶔崟。”
[桃花寺行宫作]山容
山的姿容。 唐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山容水态使君知,楼上从容万状移。” 宋 陆游 《即事》诗:“云起山容改,潮生浦面宽。” 明 袁宏道 《久雪忽晴喜而有作》诗:“柳态美如新櫛髮,山容亲似远归人。”
[桃花寺行宫作]轩榭
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 宋 沉辽 《初创二山》诗:“昔人作轩榭,高深奇林麓。”
[桃花寺行宫作]松韵
松风,松涛。 唐 白居易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松韵徒烦听,桃夭不足观。” 前蜀 韦庄 《早秋夜作》诗:“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飆。”
[桃花寺行宫作]宿昔
(1) 从前;往常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唐·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2) 指很短的时间
宿昔而死
(3) 一向;向来
[桃花寺行宫作]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桃花寺行宫作]绯桃
桃花。 唐 唐彦谦 《绯桃》诗:“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緋桃照地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末进花介]百花院採得千叶緋桃进献。”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
[桃花寺行宫作]含胎
(1).指植物孕穗。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诗:“嘉苗双合颖,熟稻再含胎。”
(2).怀孕。亦指怀孕的动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司马 杨舜臣 谓之曰:‘买肉必须含胎,肥脆可食,餘瘦不堪。’ 知元 乃拣取怀孕牛犊及猪羊驴等杀之。”
[桃花寺行宫作]芳鲜
味美新鲜。也指新鲜美味的食物。《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傅毅 《七激》:“酌旨酒,割芳鲜。”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惯缘嶮峭收松粉,常趁芳鲜掇茗芽。” 明 徐渭 《胡桃》诗:“羌果荐冰甌,芳鲜占客楼。”
[桃花寺行宫作]应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闻状》:“自今已后,应有进奉,并不用申报御史臺,如有人勘问,便仰録名奏来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舡,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渡 江 回去。”《水浒传》第一回:“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
(2).应当具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凡是应有的,公婆都给办得齐齐整整。”
[桃花寺行宫作]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桃花寺行宫作]脉脉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也用以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温情脉脉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
[桃花寺行宫作]寂寥
(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桃花寺行宫作]见赏
赏识我;被赏识。 唐 朱湾 《筝柱子》诗:“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宋 王安石 《石竹花》诗之二:“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风。”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前人名著,见赏后来,往往略其全篇,诵其精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陆贾 虽称説《诗》《书》,顾特以辩才见赏。”
[桃花寺行宫作]荣华
开花,引伸指人之显贵
富贵荣华
[桃花寺行宫作]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桃花寺行宫作]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