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乡人宗旨上坐】作者:章甫 朝代:宋代
[送乡人宗旨上坐]送乡人宗旨上坐原文
久客不忘归,相逢喜乡曲。
杖藜时过门,软语伴幽独。
翩翩别我去,芒鞋踏清秋。
二浙富山水,令人怀昔游。
我今齿发衰,闻道不加进。
羡君方妙龄,六翮宜自振。
末法日颓弊,丛林魔说多。
愿君择师友,金玉须琢磨。
他时重逢迎,洗耳听高论。
岂惟慰相思,亦以警老钝。
[送乡人宗旨上坐]诗词问答
问:送乡人宗旨上坐的作者是谁?答:章甫
问:送乡人宗旨上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甫的名句有哪些?答:章甫
[送乡人宗旨上坐]参考注释
[送乡人宗旨上坐]久客
(1).久居于外。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巽》:“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2).指久居外乡的人。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3).指腊梅。 明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姚氏 《丛语》以蜡梅为寒客,今改为久客。”
[送乡人宗旨上坐]忘归
(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晋 左思 《吴都赋》:“ 舜 禹 游焉,没齿而忘归。”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 李周翰 注:“忘归,矢名。”
[送乡人宗旨上坐]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送乡人宗旨上坐]乡曲
乡里,亦指穷乡僻壤。形容识见寡陋
治邑屋州闾乡曲者。——《庄子·胠箧》
无乡曲之誉。——司马迁《报任安书》
[送乡人宗旨上坐]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送乡人宗旨上坐]过门
(1) 女子出嫁到男家
后又听见三日后才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红楼梦》
(2) 声乐曲中常由叠句或副歌构成的短器乐乐段
(3) 路过家门
[送乡人宗旨上坐]软语
(1)
(2) 体贴温柔委婉的话
温情软语
(3) 音调柔和的语言
[送乡人宗旨上坐]幽独
(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司空图 《秋思》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2).独处。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清 谭嗣同 《仁学》二:“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
[送乡人宗旨上坐]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送乡人宗旨上坐]芒鞋
亦作“ 芒鞵 ”。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张祜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苏轼 《宿石田驿南野人舍》诗:“芒鞵竹杖自轻软,蒲荐松牀亦香滑。”《西游记》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 闻一多 《死水·大鼓师》:“一角斜阳倒挂在檐下,我蹑着芒鞋,踏入了家村。”
[送乡人宗旨上坐]清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送乡人宗旨上坐]二浙
宋 代行政区划 浙江东路 与 浙江西路 的合称。辖地约当今 浙江省 全境及 江苏省 长江 以南地区。 宋 陆佃 《埤雅·释木》:“今 江 、 湘 、二 浙 ,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鬱成雨。”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 高丽 人泛海而至 明州 ,则由二 浙 溯 汴 至都下,谓之南路。”
[送乡人宗旨上坐]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送乡人宗旨上坐]人怀
人心,人的情绪。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洪潦浩方割,人怀昬垫情。”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殊不知末习浇漓,人怀厌怠。”
[送乡人宗旨上坐]齿发
牙齿与头发。借指年龄或谦称自身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李朝威《柳毅传》
[送乡人宗旨上坐]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送乡人宗旨上坐]不加
(1).不能超过。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敬览来论,可谓诲亦不加者矣。”
(2).不能支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纵 聪 独力不加,走出阵去。”《东周列国志》第五回:“众人自度气力不加,只得降顺。”
(3).不予。 毛 *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者,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
[送乡人宗旨上坐]妙龄
妙年,多指女子的青春时期
[送乡人宗旨上坐]六翮
(1).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君犹鸞鹤偶飘堕,六翮如云岂长鎩。” 明 刘基 《戏为雪鸡篇寄詹同文》诗:“雪鹤排云舒六翮,长鸣远逐 浮丘伯 。”
(2).指鸟。 唐 高适 《别董大》诗之二:“六翮飘颻私自怜,一离 京洛 十餘年。” 宋 陆游 《临别成都帐饮万里桥赠谭德称》诗:“今年一战馘餘子,风送六翮凌青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六翮飞身,争投栖於树杪;五花画舫,尽返棹於湖边。”
[送乡人宗旨上坐]自振
(1).自己振作起来。 唐 司空图 《送草书僧归越》:“洎天下将乱,则虽吾里,其风亦变,果傖荒之流民亦多矣。儻或未化,亦其益孤,不能自振。”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叙》:“盖 唐 之敝,自 天宝 以后,纪纲寖坏,不能自振,以至於失天下。”
(2).自救;自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后汉书·桓帝纪》:“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禀穀如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妾孤穷羸弱,不能自振。”
[送乡人宗旨上坐]法日
制度规定的日子。《元典章·礼部五·阴阳学》:“释春牛颜色,常以每年立春日为法日。”
[送乡人宗旨上坐]颓弊
(1).败坏。 唐 元结 《元谟》:“臣曾记有説风化頽弊,或以之兴,或以之亡者,不知何代君臣。”
(2).破败。《宣和遗事》后集:“有屋数十间,皆頽弊,廊廡若官,篱落疎虞,不类人居。”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而岁月既深,寝至頽弊。”
[送乡人宗旨上坐]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送乡人宗旨上坐]魔说
邪说。 清 丘逢甲 《日蚀诗》:“彼乃有帝解造日,将惑黄种归 亚当 ;谁歟觉者解厥惑,力拒魔説毋遗殃。”
[送乡人宗旨上坐]师友
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送乡人宗旨上坐]金玉
(1).黄金与珠玉。珍宝的通称。《左传·襄公五年》:“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唐 杜甫 《黄河》诗之二:“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2).比喻珍贵和美好。《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於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於瓦砾也。”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娇梨》第八回:“ 白公 説道:‘昨承佳句见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释手。’”
[送乡人宗旨上坐]琢磨
思考;研究
这事我琢磨了很久
[送乡人宗旨上坐]他时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送乡人宗旨上坐]重逢
分别后又见面;再次相逢;再遇见
久别重逢
[送乡人宗旨上坐]洗耳
(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岳 潁水 之阳, 箕山 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於 潁水 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李建勋 ﹞尝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节安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於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洗耳 苕水 滨,叩舷歌《採菱》。”
(2).形容专心地、恭敬地倾听。 宋 王迈 《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洗耳候凯音,嘉节迫吹帽。” 元 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如今细説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
[送乡人宗旨上坐]高论
敬辞,见解独到不同凡响的议论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史记·张释之列传》
[送乡人宗旨上坐]岂惟
见“ 岂唯 ”。
[送乡人宗旨上坐]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送乡人宗旨上坐]老钝
年老迟钝。 宋 陆游 《雨后复小雪》诗:“贱贫安淡薄,老钝耐讥嘲。”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老钝无闻,用为深耻。”
宋代,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