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原文
目遥方过雨,意入更逢凉。
声是戛寒玉,境还生静香。
万竿笼日照,一线漏天光。
却羡山僧逸,坐消九夏长。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诗词问答
问:《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五
2. 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参考注释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寒玉
(1).玉石。玉质清凉,故称。 唐 白居易 《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牀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唐 李群玉 《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唐 李贺 《江南弄》诗:“ 吴 歈 越 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宋 吕渭老 《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暮云收尽,霽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唐 雍陶 《韦处士郊居》诗:“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3).比喻容貌清俊。 前蜀 贯休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诗:“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洲。”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还生
复生,再生。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昔 沉羲 将尽,逢司命而还生; 士燮 行埋,值仙人而更活。” 唐 王建 《看棋》诗:“彼此抽先局势平,傍人道死的还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菩提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至佛入 * ,变色凋落,过已还生。”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一线
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 *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辉
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儿女英雄传》
水色天光
(2) 白昼
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与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为之尽涤)]九夏
(1).古乐名。《周礼·春官·钟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裓夏》、《驁夏》。” 郑玄 注:“九夏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此歌之大者,载在乐章,乐崩亦从而亡。”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九夏乐章》:“九夏皆门庭之乐也。《周礼·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出入,谓出门入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祀九宫贵神乐章》:“金奏九夏,圭陈八薌。”
(2).夏季,夏天。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赋得夏首启节》:“北闕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
(3).九州华夏。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回:“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
乾隆,清代,西湖行宫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