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作者:释契嵩 朝代:宋代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原文
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
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誇沧海游。
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脩。
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诗词问答
问:《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的作者是谁?答:释契嵩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契嵩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契嵩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参考注释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平昔
以往,过去;
秋先平昔最恨的是攀枝折朵。——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我平昔很少读小说,忽然来了兴趣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著书
撰写著作。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罗浮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初春
开春头一个月,即阴历正月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终夜
通宵;彻夜。《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生平供忆想,终夜不成眠。”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羊城
(1). 广州 的别名。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刘判官之岭外》诗:“海对 羊城 阔,山连 象郡 高。” 陈毅 《广东》诗:“高阁 羊城 接大荒,骋怀极望鬱苍苍。”参见“ 五羊城 ”。
(2). 契丹 设置的进行贸易的处所。《辽史·太祖纪上》:“置羊城于 炭山 之北以通市易。”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梅岭
(1).山名。即 大庾岭 。五岭之一。在 江西 、 广东 交界处。古时岭上多植梅,故名。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短日行 梅岭 ,寒山落 桂林 。”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一:“回首天涯一惆悵,却登 梅岭 望枫宸。”
(2).山名。亦名 飞鸿山 ,在 江西省 南昌市 湾里区 。据传 梅福 曾学道于此,因以得名。其岭冈峦起伏,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 梅仙坛 。现建有宾馆,为避暑旅游胜地。
(3).山名。亦作“ 梅领 ”。在 江西省 宁都县 东北。《史记·东越列传》:“是时楼船将军 杨僕 使使上书,愿便引兵击 东越 。上曰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屯 豫章 梅领 待命。”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梅岭 在 虔化县 东北百二十八里。’ 虔州 汉 亦属 豫章郡 。”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路歧
见“ 路岐 ”。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应须
(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葛洪
(284-364)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抗迹
见“ 抗迹 ”。
亦作“ 抗跡 ”。高尚其志行、心迹。《楚辞·九章·悲回风》:“望 大河 之洲渚兮,悲 申徒 之抗迹。” 晋 何劭 《游仙诗》:“抗跡遗万里,岂恋生民乐。” 前蜀 杜光庭 《怀古今》诗:“吾所以思,抗跡忘机,用虚无为师范;吾所以思,去奢灭慾,保道德为规箴。”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宋代,释契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