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遗堂】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古遗堂]古遗堂原文
山阳迤逦到山阴,石洞㟏岈步入深。
理境由来鲜穷尽,古堂宛在閟嵚岑。
奇幽未许画图缋,至静雅宜诗句吟。
岂不元明阅风月,朅思遗者一关心。
[古遗堂]诗词问答
问:古遗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古遗堂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古遗堂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古遗堂]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
[古遗堂]参考注释
[古遗堂]山阳
山坡向阳的一面;山的南侧
[古遗堂]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古遗堂]山阴
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
[古遗堂]石洞
岩洞。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根。”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三:“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 元 刘詵 《征夫叹》:“贼来多如云,石洞穿千嶅。”《广西风物志·榕荫古渡》:“对岸一山,卓然独秀,山上有一天然贯穿的石洞,名叫 穿岩 。”
[古遗堂]步入
步步进入,进入
步入会场
[古遗堂]理境
通过叙事说理而体现的境界。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陈 张 《感遇》诸作,用单笔而运以理境,乃学 嗣宗 《咏怀》。” 罗惇曧 《文学源流·论<列子>》:“《仲尼篇》:‘体合於心,心合於气,气合於神,神合於无。’与佛所谓‘心断路絶,久之顿觉光明;山河大地,全现法王身’,同一理境也。”
[古遗堂]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古遗堂]穷尽
(1) 尽头;终点
群众的智慧是没有穷尽的
(2) 探究到尽头
穷尽事物的本质
[古遗堂]图缋
(1).图画。 南朝 宋 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政可类工巧图繢,竟无得也。”参见“ 图画 ”。
(2).绘画。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遂命有司分建原庙,图繢圣容,躬题扁榜。”
[古遗堂]静雅
娴静文雅;幽静雅致。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及 张君 蒞任,过堂见此妇,神气静雅,举止大方。”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进到中间的屋子……错错落落的点缀得非常静雅。”
[古遗堂]诗句
诗的句子。亦泛指诗。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 侯生 来慰我,诗句读惊魂。” 元 萨都剌 《登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诗:“百年诗句里, 三国 酒杯间。”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我的诗句是战鼓。要永远永远催动你们前进。”
[古遗堂]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古遗堂]元明
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楞严经》卷一:“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廉兆纶 注:“元明二字连读,即下本明二字意。”《楞严经》卷六:“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宋 苏辙 《次远韵齿痛》:“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古遗堂]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古遗堂]关心
(1) 留意,注意
他的身体渐渐不好了。他仍然关心气候的变化。——《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2) 关怀,挂念
关心群众生活
妈妈最关心我的身体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