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斸山】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斸山]斸山原文
搆屋藉地基,斸山土变石。
一年脆且黄,二年坚以碧。
曲穿枫桕根,浅带斧凿迹。
本以碍庭辟,翻为庭张壁。
崚嶒缛草秋,晻霭吐云夕。
有骨亦有韵,画法标高格。
因悟石本山,事半功倍得。
设向平壤求,撮炼终无益。
[斸山]诗词问答
问:斸山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斸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斸山]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三
2. 去声
[斸山]参考注释
[斸山]地基
作为建筑物基础的地层
建筑地基
[斸山]斧凿
在石面凿棱用的凿子
[斸山]崚嶒
(1) 高耸突兀
写山早崚嶒嵯峨
(2) 比喻特出不凡
凡为文者,必有文章之骨,意象崚嶒
(3) 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侠骨崚嶒傲九洲
(4) 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骨节崚嶒的大手
(5) 另见 léng
[斸山]晻霭
昏暗的云气。 宋 王安石 《定林示道源》诗:“迢迢晻靄中,疑有白玉臺。” 宋 范成大 《立春日陪魏丞相登三江亭》诗:“佳节登临始此回,聊从晻靄望 蓬莱 。”
荫蔽貌;重迭貌。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山泽晻靄,松竹参差。” 宋 王安石 《我所思寄黄吉甫》诗:“像图 释迦 祠 老子 ,臺殿晻靄相重累。” 清 钱谦益 《聊且园记》:“老树攫拏,茂林晻靄。”
[斸山]画法
(1).画一之法。《史记·孝武本纪》:“又置 寿宫 、 北宫 ,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 张守节 正义:“画一之法。”
(2).拟定法令。 汉 徐干 《中论·修本》:“故怀疾者人不使为医,行秽者人不使画法,以无验也。”
(3).绘画的技法。 明 文徵明 《跋江贯道画卷》:“﹝ 贯道 ﹞画师 董巨 ,画法之妙,余虽不能识,而诸贤题咏,皆清丽可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不一会儿,全身衣褶都画好了……我道:‘果然画法神奇!’” 鲁迅 《书信集·致赖少麒》:“我主张刻连环图画,要多采用旧画法。”
[斸山]标高
从地面或建筑物的一点到选定基准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斸山]石本
石刻的拓本。 宋 欧阳修 《删正<黄庭经>序》:“有《黄庭经》石本者,廼 永和 十三年 晋 人所书。” 宋 米芾 《宝章待访录》:“ 颜真卿 《寒食帖》……世多石本。”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墨竹》诗:“ 开元 石本出摹写, 燕 市骏骨空留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赏鉴家率以旧石本为新,新木本为旧,与之辩,傲然弗信也。”
[斸山]事半功倍
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斸山]平壤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市区人口200万(1984)
[斸山]无益
没有益处
无益的享乐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