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荷】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盆荷]盆荷原文
遇水因之得地生,盆中何不可敷荣。
漫誇十里香银浦,真是三珠灿玉京。
云鹭乍过疑未下,池鱼欲闯笑难成。
无须太华相衡较,寸木岑楼有㡳诚。
[盆荷]诗词问答
问:盆荷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盆荷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盆荷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盆荷]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八
2. 平声
[盆荷]参考注释
[盆荷]得地
(1).得到土地。《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紓于难,其荣多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赵 也。”
(2).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鬱彼高松,栖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宋 曹组 《好事近·梅》词:“ 江 南得地故先开,不待有飞雪。”
(3).谓发迹。 元 李寿卿 《伍员 * 》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久以后你须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 庞涓 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絶恩絶义的人。”
[盆荷]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盆荷]敷荣
开花。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南朝 梁 王筠 《蜀葵花赋》:“仰椒屋而敷荣,植兰房而舒藻。” 唐 许敬宗 《掖庭山赋》:“百卉敷荣,六合清朗。”
[盆荷]银浦
银河。 唐 李贺 《天上谣》:“天河夜转漂迴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王琦 汇解:“银浦,即天河也。”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 汉 威不到 刘郎 怒,割石烧空翦银浦。”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琴心曲》:“银浦无声沉万籟,宾朋连襼邀情话。”
[盆荷]真是
确实;的确
真是松了一口气
[盆荷]三珠
(1).“三珠树”的略语。 晋 庾阐 《扬都赋》:“林蔚八桂之丛,色燿三珠之华。” 宋 程俱 《古钓台歌》:“投竿百犗何足道,直拂三珠挂瑶草。”
(2).比喻杰出的三兄弟。 北周 庾信 《伤心赋》:“三虎二龙,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羆之梦。” 宋 刘克庄 《鹊桥仙·林侍郎生日》词:“掌中原自有三珠,更检校诸孙夜读。”
(3).“三珠符”的略语。 元 萨都剌 《送管十班监宪除广西宣慰使》诗:“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
[盆荷]玉京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盆荷]池鱼
(1) 池中的鱼
(2) 比喻无辜受累遭殃。如:池鱼堂燕(比喻无辜受祸);池鱼幕燕(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盆荷]无须
不必;用不着
我全知道了,你无须说了
[盆荷]太华
山名。即西岳 华山 ,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南,因其西有 少华山 ,故称 太华 。《书·禹贡》:“ 西倾 、 朱圉 、 鸟鼠 ,至於 太华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 太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盆荷]相衡
互相比较、衡量。 明 睡乡居士 《<二刻拍案惊奇>序》:“至演义一家,幻易而真难,固不可相衡而论矣。” 清 端方 《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臣等游歷所至,每与其国之贤士大夫,潜心讨论,举以相衡,觉彼皆条理秩然,事无丛脞,而我则时形竭蹶,弊患潜滋。”
[盆荷]寸木岑楼
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鉤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朱熹 集注:“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於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原喻比较事物的基准不一致,就会得出错误结论。后亦用以指类比不当的错误。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鉤金舆羽哉!”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