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作者:何巩道 朝代:明代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原文
归似征鸿爱及秋,家山多半是曾游。
童年种树闻遮路,往事题诗忆在楼。
他县岂能淹八口,故人偏肯送孤舟。
亦知定有秦川梦,难共流澌到陇头。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诗词问答
问:《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何巩道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何巩道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巩道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参考注释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征鸿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 陈亮 《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诗之二:“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儂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参见“ 征雁 ”。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家山
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多半
(1) 超过一半或超过半数;大半;大部分
戏票多半都发出去了,就这几张了
(2) 大概;很可能
他多半不来了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童年
未成年时期;幼年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种树
(1).种植;栽种。《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史记·李斯列传》:“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文帝纪》:“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2).栽树。 晋 潘岳 《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遮路
阻塞道路。《后汉书·銚期传》:“ 光武 趋驾出,百姓聚观,谊呼满道,遮路不得行。”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八口
指一家人。《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飢矣。” 清 曹寅 《麦花》诗:“吹尽轻黄无復见,须知八口负朝暄。”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孤舟
孤独的船。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宋 陆游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启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秦川
古地区名。泛指今 陕西 、 甘肃 的 秦岭 以北平原地带。因 春秋 、 战国 时地属 秦国 而得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 之军以向 宛 洛 ,将军身率 益州 之众出於 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南朝 陈 徐陵 《关山月》诗之一:“关山三五月,客子忆 秦川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芳草茸茸去路遥,八百里地 秦川 春色早,花木秀芳郊。” 王老九 《张老汉卖馀粮》:“要把咱的穷根斩,将来铁牛翻 秦川 。”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流澌
亦作“ 流凘 ”。1.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王逸 注:“流澌,解冰也。” 汉 刘歆 《遂初赋》:“激流凘之漻泪兮,窥九渊之潜淋。”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河朔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唐 岑参 《送严维下第还江东》诗:“敝裘沾暮雪,归棹带流凘。” 清 唐孙华 《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夜半流澌霤结条,多年布衾真似铁。”
(2).流水。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之一:“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 清 吴兆骞 《谪宁古塔记》:“其石冈濶三十里,长三百餘里,嵌空玲瓏,下有流澌潺湲。”
[将归香山旧隐留别刘汉臣·其一]陇头
(1). 陇山 。借指边塞。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宋 苏轼 《行香子》词:“别来相忆,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 云。” 明 徐祯卿 《送士选侍御》诗:“胡天飞尽 陇头 云,惟见 居庸 暮山紫。” 郭沫若 《迎春》诗:“ 陇头 明瑞雪,天下扇东风。”
(2). 汉 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 汉 横吹曲,二十八解, 李延年 造。 魏 晋 以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鵠》,二曰《陇头》。”
何巩道,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