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作者:刘处玄 朝代:元代
[蓦山溪]蓦山溪原文
红莲池畔,不让游山景。
闹里却无心,身似藕出泥花静。
壶天妙趣,别有四时春,真应物,宝光明,今古谁人省。
真行道德,显化邪归正。
口应更声随,只是要、寸灵无病。
贪争意尽,道眼自然开,来世外,混京华,积行常平等。
[蓦山溪]诗词问答
问:蓦山溪的作者是谁?答:刘处玄
问:蓦山溪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蓦山溪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处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处玄
[蓦山溪]刘处玄蓦山溪 书法图
蓦山溪书法作品
[蓦山溪]参考注释
[蓦山溪]莲池
(1).种莲的池沼。 南朝 梁 任昉 《咏池边桃》:“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唐 崔元翰 《杂言奉和圣制见自生藤》:“餘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2).指佛地。佛教谓极乐净土。 明 高濂 《玉簪记·投庵》:“不是三年曾有约,谁教今日会莲池。”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假尼入寺》:“再不回头苦海向莲池,将来堕落知何地。” 清 沉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年来説法成空相,愿咒莲池化酒杯。” 冰心 《往事(二)》三:“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
(3). 明 高僧。本姓 沉 ,名 袾宏 ,字 佛慧 ,号 莲池 , 仁和 (今 浙江 杭州 )人,世称 莲池大师 。又称 云栖大师 。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跡》诗之八:“何许 莲池 老,空门另立阶。”
[蓦山溪]不让
(1)
不逊让;不推辞
当仁不让
(2)
不同意,不许
我想帮帮忙,他还不让呢
[蓦山溪]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蓦山溪]壶天
(1).传说 东汉 费长房 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 长房 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 唐 张乔 《题古观》诗:“洞水流花早,壶天闭雪春。”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别开閶闔壶天外,特起 蓬莱 陆海中。”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尚兀自嫌他拘倦,向御园中别是一壶天。”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李雪木 ﹞自到 杜曲 ,神隐壶天者,数晨夕矣。”亦作“ 壶中天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 唐 白居易 《酬吴七见寄》诗:“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宋 陆游 《壶天阁》诗:“乃知壶中天,端胜缩地脉。”
(2).传说仙人 施存 有一壶,中有天地日月,自号“壶天”,人称“壶公”。参见“ 壶公 ”。
[蓦山溪]妙趣
(1).精微的旨趣。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赞》:“俱济流沙,同归妙趣。”《云笈七籤》卷九:“微旨幽邃,妙趣难详。”
(2).美妙的情趣。 南朝 梁 沉约 《七贤论》:“故於野泽衔杯举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覩矣。” 清 钮琇 《觚賸·首尾限字体》:“诗审博,惟博故冥搜广引,妙趣纷披。” 蒋光慈 《鸭绿江上》:“这森林真是一个欣赏自然妙趣的所在啊!”
[蓦山溪]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蓦山溪]应物
(1).顺应事物。《庄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锺泰 发微:“‘应物无方’,言不执滞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宋 欧阳修 《道无常名说》:“无常以应物为功,有常以执道为本。”《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犹言待人接物。《晋书·外戚传·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隋书·循吏传·刘旷》:“ 刘旷 ,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你看他清标应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气逼人,似野鹤之出羣。”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虽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见所以处事应物者,皆合乎圣人之道也。”
[蓦山溪]宝光
神奇的光辉。《楞严经》卷一:“即时如来从胷卐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云笈七籤》卷三十:“日月宝光,洞我躯形。” 清 刘大櫆 《<罗西园诗集>序》:“夫文章之传於后世,必有其得於天地菁英之气,如珠如玉,如珊瑚木难,抛沦粪土,而宝光夜发,望气者皆能见之。”《孽海花》第十九回:“还有各种西洋精巧玩意儿,映着炕上两枝红色宫烛,越显得五色迷离,宝光闪烁。”
[蓦山溪]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蓦山溪]谁人
何人;哪一个。《吕氏春秋·贵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唐 王建 《簇蚕辞》:“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断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川剧《五台会兄》:“ 杨延德 :谨遵师命。(内马叫)师父! 五台山 清静的禅院,谁人的马叫?”
[蓦山溪]真行
(1).指行书而兼真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唐 张怀瓘 《书断》卷四:“ 太宗 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羣臣,笔力遒利,为一时之絶;购求得人间真行凡三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 明 陆深 《书辑》:“ 刘德昇 小变楷法,谓之行书,兼真谓之真行,带草谓之行草。”
(2).真书与行书。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 沉简庵 先生草圣擅一时,真行皆佳。”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隶书》:“ 五代 、 宋 、 元 而下,全以真行为宗,隶书之学,亦渐泯没。”
[蓦山溪]道德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 合乎道德的
[蓦山溪]显化
指神灵显现化身。《水浒传》第四二回:“想是此间神圣最灵,显化如此,只是不知是何神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忽然水内有牛一头见,浑身金色。后水退,其牛随行至北山,不知去向。鬨动 杭州 市上之人,皆以为显化。所以建立一寺,名曰 金牛寺 。” 清 方文 《炭妇港》诗:“世传 许旌扬 ,显化在 江 楚 。” 郑振铎 《蝴蝶的文学》六:“蝶在我们东方,又常被视为人的鬼魂的显化。”
[蓦山溪]归正
(1).回到正道。《后汉书·儒林传论》:“故人识君臣父子之纲,家知违邪归正之路。”《晋书·孔坦传》:“诚反族归正之秋,图义建功之日也。”《水浒传》第七九回:“ 宋江 道:‘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沪剧《罗汉钱》第一幕第一场:“任凭她行为怎样坏,有了丈夫管教就归正。”
(2). 宋 代称陷于外邦者返回本朝为归正。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归正,谓元係本朝州军人,因陷蕃,后来归本朝。” 宋 岳珂 《桯史·沙世坚》:“ 乾道 间,有归正官曰 沙世坚 。”
[蓦山溪]只是
(1) 仅仅是
我来找你,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只是拉拉家常罢了
(2) 但是
他的作业全做对了,只是字写得不够端正
[蓦山溪]贪争
贪求争夺。《吕氏春秋·不屈》:“今 施 ( 惠施 ),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上》:“贪争之端,自此始矣。”
[蓦山溪]道眼
(1).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观之,则无足取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开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后来风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离开道眼,我们就在荒草甸子里转游开了。”
(3).办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个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烟消火灭。”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来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达到目的的途径。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连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儿越走越窄,窄到挤不过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桦 《小英雄雨来》一:“ 雨来 听出 铁头 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
[蓦山溪]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蓦山溪]来世
(1) 来生
(2) 死后的存在状态
佛教有来世的说法
[蓦山溪]京华
国都
誉满京华
[蓦山溪]积行
累积善行。《孔子家语·好生》:“ 周 自 后稷 积行累功,以有爵土。”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闔郡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拥於上闻也。” 明 唐顺之 《工部侍郎顾璘诰辞》之六:“昔在 周 时,诸侯累功积行以致爵位。”
[蓦山溪]平等
(1)
(2) 在程度、价值、质量、性质、能力或状况上与他人或他物相同的或相等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特指在享受待遇或特权方面与他人等同的
所有的人生来是平等的
(4) 平常;一般
她不肯嫁个平等丈夫。——清· 李渔《意中缘》
元代,刘处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