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作者:张翥 朝代:元代
[鹧鸪天]鹧鸪天原文
乍学琵琶已断肠。
锦绦银甲玉悬*。
春风琼树声逾稳,秋水芙蓉字亦香。
微敛笑,浅句妆。
何须重觅杜韦娘。
休教月底清歌去,怕趁行云上凤
[鹧鸪天]诗词问答
问:鹧鸪天的作者是谁?答:张翥
问:鹧鸪天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鹧鸪天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翥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翥
[鹧鸪天]参考注释
[鹧鸪天]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鹧鸪天]断肠
(1)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鹧鸪天]银甲
(1).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弹筝或琵琶等弦乐器。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银甲轻搊,《金缕》低謳。” 清 赵翼 《同北墅潄田观西洋乐器》诗:“琵琶铁拨弹,秦筝银甲画。”
(2).银饰的铠甲。
[鹧鸪天]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鹧鸪天]树声
树立名声。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樵夫议道,渔父濯缨。臣 照 作颂,铺德树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励德树声,莫不师圣。”
[鹧鸪天]水芙蓉
荷花的别名。详“ 水花 ”。
[鹧鸪天]敛笑
忍笑。 唐 张鷟 《游仙窟》:“敛笑偷残靨,含羞露半脣。一眉犹叵耐,双眼定伤人。”
[鹧鸪天]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鹧鸪天]杜韦娘
(1). 唐 歌女名。 唐 教坊用为曲名。 唐 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粧,春风一曲《杜韦娘》。”
(2).借指名妓。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杜韦娘 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3).词牌名。 宋 人借 唐 旧曲另翻慢词,双调,一百零九字,仄韵。
(4).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
[鹧鸪天]月底
月末
[鹧鸪天]清歌
(1) 无乐器伴奏的歌唱
(2) ∶清脆的歌声
[鹧鸪天]趁行
相随成行。 唐 白居易 《送沉仓曹赴江西》诗:“远鱼传信至,秋雁趁行飞。”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
[鹧鸪天]云上
(1).《易·需》:“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孔颖达 疏:“若言云上於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於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以“云上”谓天子施惠赐宴。 唐 韦抗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西字》:“壶觴接云上,经术引 关 西。”
(2).喻高远。《后汉书·逸民传赞》:“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疎,逸情云上。”
元代,张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