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忆亲庭有感】作者:释绍嵩 朝代:宋代
[秋夜忆亲庭有感]秋夜忆亲庭有感原文
碧涧寒侵屋,高林露气清。
空窗闲月色,密竹动秋声。
宴坐游三昧,邻谈喧五更。
两亲今正老,此别不胜情。
[秋夜忆亲庭有感]诗词问答
问:秋夜忆亲庭有感的作者是谁?答:释绍嵩
问:秋夜忆亲庭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绍嵩的名句有哪些?答:释绍嵩
[秋夜忆亲庭有感]释绍嵩秋夜忆亲庭有感 书法图
秋夜忆亲庭有感书法作品
[秋夜忆亲庭有感]参考注释
[秋夜忆亲庭有感]碧涧
碧绿的山间流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 铜陵 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南史·隐逸传论》:“故知松山桂渚,非止素玩;碧涧清潭,翻成丽瞩。” 宋 林逋 《宿洞霄宫》诗:“碧涧流红叶,青山点白云。”
[秋夜忆亲庭有感]露气
水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寒露,言露气寒将欲凝结。” 唐 李百药 《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餘照,露气澄晚清。”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凉生露气湘絃润,暗滴花梢。”
[秋夜忆亲庭有感]月色
月光
[秋夜忆亲庭有感]密竹
密生之竹。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檜松杉楩柟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
[秋夜忆亲庭有感]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秋夜忆亲庭有感]宴坐
静坐,安坐
龙湫宴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秋夜忆亲庭有感]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秋夜忆亲庭有感]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秋夜忆亲庭有感]两亲
双亲,父母。 宋 杨万里 《龚令国英小集诗》:“两亲问消息,敢道不平安。” 沙汀 《困兽记》十九:“最后,她决心暂时回娘家去,然而,她在半途上又动摇了,想起了她同两亲间的种种龃龉,于是她就临时变了计划,满怀期望的到 田 家去。”
[秋夜忆亲庭有感]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宋代,释绍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