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作者:苏颂 朝代:宋代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原文
十月河滨土未乾,行人裘褐苦沾汗。
边侯顾遇劳纡轸,驿舍留连暂憩鞍。
义贯雪霜松操古,气凌星斗剑光寒。
待君早晚功名就,重约虚斋论隐桓。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诗词问答
问: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参考注释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十月
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河滨
〈方〉∶小河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裘褐
(1).粗陋衣服。《庄子·天下》:“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 成玄英 疏:“裘褐,粗衣也。”《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綺縞,傅粉墨,岂 鸿 所愿哉?” 宋 黄庭坚 《招子高二十二韵兼简常甫世弼》:“负薪泣裘褐,公子御狐貂。”
(2).泛指御寒衣服。《晋书·郄超传》:“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百年一俯仰,寒暑相主客,稍增裘褐气,已觉团扇厄。”
(3).借指高人隐士。 金 元好问 《弘州赠曹子玉》诗:“丘园旧忆询幽仄,裘褐今闻识姓名。”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顾遇
谓被赏识而受到优遇。《后汉书·李固传》:“ 固 狂夫下愚,不达大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是岂负大丈夫平生之志愿哉,岂负明天子非常之顾遇哉!” 宋 范公偁 《过庭录》:“见其淳厚,颇加顾遇。”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纡轸
(1).委屈而隐痛。《楚辞·九章·惜诵》:“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鬱结而紆軫。” 王逸 注:“紆,曲也;軫,隐也。” 洪兴祖 补注:“紆,縈也;軫,痛也。”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三:“驾言陟东岸,望坟思紆軫。”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2).迂曲。《后汉书·冯衍传下》:“驰中夏而升降兮,路紆軫而多艰。” 张继煦 《叙论》:“吾见今之专门名家亦蹈斯蔽,耻为浅近易解之书,而述其高深不可企及之学,甚至以浅近易解之理而亦紆軫其词,故作廋语,使閲者如对大海而嘆汪洋。”
(3).犹枉驾。轸,车的代称。《晋书·隐逸传·陶潜》:“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 王公 紆軫为荣耶!”
(4).回避。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叙》:“凡先儒之训传,歷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遡其源而循其流。苟未愜其心,则紆軫而勿敢释。”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驿舍
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房屋。也泛指旅店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雪霜
(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
(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雪霜各满鬢,朱紫徒为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芦花。 唐 黄滔 《题山居逸人》诗:“十亩餘芦苇,新秋看雪霜。”(3)盐。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王钦若 三司勾当,来 亳州 散食盐钱。知州有诗一句云:‘雪霜散处民心悦。’ 钦若 对曰:‘鼎鼐调时众口知。’”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早晚
(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练气功
(2) 时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这早晚多半已经到家了
(3) 〈方〉∶泛指将来某个时候
你早晚进城来,到我们这里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重约
重要的誓约或诺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太祖 谓曰:‘尽吾一生,尽汝一生,令汝享有二 浙 也。’ 忠懿 以帝赐重约,既得归,喜甚,以为永保其国矣。”
宋代,苏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