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赠杜日章总戎】_李孙宸 | 明代

【赠杜日章总戎】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赠杜日章总戎]赠杜日章总戎原文

千秋曾识杜当阳,望重征南奕叶光。

何似承家新虎略,居然束发早膺扬。

谈兵甲第开三辅,说剑星文动七襄。

幕府词人多载笔,功成铙吹有新章。

[赠杜日章总戎]诗词问答

问:赠杜日章总戎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赠杜日章总戎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赠杜日章总戎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

[赠杜日章总戎]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杜日章总戎]参考注释

[赠杜日章总戎]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赠杜日章总戎]当阳

现在湖北省当阳县。又指太阳能晒着的地方

这块地当阳

[赠杜日章总戎]望重

名望大。《南齐书·江谧传》:“以 刘景素 亲属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 唐 周贺 《赠姚合郎中》诗:“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 远师 之维护,亦不能风行也。”

[赠杜日章总戎]征南

(1).指 晋 征南大将军 羊祜 。 南朝 陈 徐陵 《欧阳頠德政碑》:“ 范卿 宝鼎,復述台司之功; 羊叟 高碑,更纪 征南 之德。”参阅《晋书·羊祜传》。

(2).指 晋 杜预 。 预 卒赠征南大将军。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征南 多兴绪,事业闇相亲。” 仇兆鳌 注:“ 杜征南 係公始祖,故用以赠 严 。” 清 钱谦益 《<杜弢武全集>序》:“敏而好学,被服儒素,以其先 征南 为师法。” 章炳麟 《再与刘光汉书》:“ 征南 取以解经,於情转愜。”参阅《晋书·杜预传》。

[赠杜日章总戎]奕叶

累世,代代。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郎碑》:“奕叶载德,常歷宫尹,以建于兹。”《隋书·礼仪志七》:“ 宣尼 制法,云行 夏 之时,乘 殷 之輅。奕叶共遵,理无可革。” 明 宋濂 《元徵士周君墓志铭》:“君自以奕叶为儒,继承不易,孳孳问学。”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集>序》:“见其父子祖孙奕叶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艷之。”

[赠杜日章总戎]何似

(1).如何;怎样。《北史·崔伯谦传》:“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张九龄 《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样。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二:“何似 章华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妃子将军瞋未已,问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鹃劝!”

(3).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怀》诗:“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5).什么。 许地山 《命命鸟》:“佛问 摩邓 曰:‘女爱 阿难 何似?’女言:‘我爱 阿难 眼;爱 阿难 鼻;爱 阿难 耳;爱 阿难 声音;爱 阿难 行步。’”

[赠杜日章总戎]承家

承继家业。《易·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未有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惟我主人,清白承家,慷愾赋性,四海交游,共识心胸。”

[赠杜日章总戎]虎略

克敌制胜的军事策略。 元 耶律楚材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元戎施虎略,勇士展鹰扬。”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见今六国选用贤良。先生仗胸中虎略,凭腹中龙韜。但若投於一国,必然名扬天下。”

[赠杜日章总戎]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赠杜日章总戎]束发

(1) 系结头发

(2) 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赠杜日章总戎]谈兵

议论军事;谈论用兵。 宋 梅尧臣 《夜酌赵侯家》诗:“方与旧将饮,谈兵灯烛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士论兵》:“其次则 沉少林 状元、 董伯念 礼部,并有声艺苑,亦好谈兵。”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十四学击剑,十六能谈兵。”

[赠杜日章总戎]甲第

(1) 豪门贵族的宅第

(2) 科举考试第一等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赠杜日章总戎]三辅

(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 * 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2).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明 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赠杜日章总戎]说剑

亦作“说劒”。 《庄子》有《说剑》篇,写 赵文王 好剑, 庄子 往说之,云:“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劝 文王 好天子之剑。后遂以“説剑”指谈论武事。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歷诸侯而説剑,直之无前;引司马而操弓,观者如堵。”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説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亦作“说劒”。解掉佩剑。説,通“ 脱 ”。《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剑也。”《左传·定公十三年》:“ 赵孟 怒召 午 ,而囚诸 晋阳 ,使其从者説劒而入。”

[赠杜日章总戎]星文

(1).星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 唐 沉彬 《入塞》诗之二:“苦战沙门卧箭痕,戍楼閒上望星文。”

(2).指星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苕生 答之……客路偶然携眷属,游踪未必感星文。”

(3).借指剑。 唐 刘长川 《宝剑篇》:“匣里星文动,环边月影残。”

(4).指佩剑的人。 唐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诗:“星文辞北极,旗影度 东辽 。”

(5).星光。 明 孙默 《舟泊富春》诗:“垂钓今何在,星文照旅魂。”

[赠杜日章总戎]七襄

(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郑玄 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 明 周祈 《名义考·七襄》。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唐 康翊仁 《鲛人潜织》诗:“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颜,天孙七襄而锦文。”

(2).指织女星。 唐 杜审言 《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灯辉月朗,鹊度星桥会七襄,鸞笙凤管吹悠扬。”

(3).指精美的织锦。 明 汪延讷 《广陵月》第二出:“相公,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虚谬,真当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绚七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番禺 何梦瑶 工詼谐,为催租吏所窘,戏为<牛郎赠织女>云:‘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天孙製七襄。旧借聘钱过百万,织来云锦可能偿?’” 吴有章 《清宫词》:“花开 长乐 春光腻,早期寒恋七襄被。”

(4).谓反复推敲。 宋 范成大 《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之二:“报章迟钝吾衰矣,终日冥搜谩七襄。”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

[赠杜日章总戎]幕府

(1) 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后也泛指衙署

(2) 日本明治以前执掌全国政权的军阀

[赠杜日章总戎]词人

(1).擅长文辞的人。指骚、赋作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卜居》、《渔父》,述 屈原 既放,与卜者及渔人问答之辞,亦云自製,然或后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

(2).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予读 陈子昂 《感遇词》,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 金 赵秉文 《答李天英书》:“ 太白 、 杜陵 、 东坡 ,词人之文也。吾师其词,不师其意。”

(3).擅长文辞的人。指填词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这一首词乃是 宋 绍兴 年间词人 康伯可 所作。” 清 阮元 《王竹所词序》:“词人之作小令,以 五代 、 十国 为宗。守其派者,有 晏 氏父子、 欧阳公 、 张先 、 秦观 、 贺铸 、 毛滂 诸人。”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用说这里丝毫也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而使 苏东坡 、 辛弃疾 的豪气也望尘却步。”

[赠杜日章总戎]载笔

(1).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郑玄 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 疏:“史,谓国史,书録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 * 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 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宋 苏轼 《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官宿其业,已奏杀青之书。”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 迁 固 者矣。”

南 北朝 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梁书·任昉传》:“ 昉 雅善属文,尤长载笔。” 明 徐贲 《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

[赠杜日章总戎]铙吹

(1).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 南朝 梁简文帝 《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鐃吹杂还风。”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鐃吹喧 京口 ,风波下 洞庭 。” 清 赵翼 《题闽游草后》诗:“啸咏江湖髩已霜,忽添鐃吹入诗章。”

(2).指演奏铙歌。《北史·尉古真传》:“ 瑾 ( 尉瑾 )时兼右僕射、鸣騶鐃吹。”参见“ 鐃歌 ”。

(3).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隋书·礼仪志三》:“后部鐃吹一部,鐃二面,歌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 吴 吹篳篥,横吹各四具,大角十八具。”《新唐书·仪卫志下》:“凯乐用鐃吹二部,笛、觱篥、簫、笳、鐃鼓,皆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陈列如卤簿。”

,

  • 【红衫儿】_王錂 | 明代
  • 【红衫儿】_王錂 | 明代 >> 【红衫儿】_王錂 | 明代...

  • 【秋夜怀沈秀才】_王汝玉 | 明代
  • 【秋夜怀沈秀才】_王汝玉 | 明代 >> 【秋夜怀沈秀才】_王汝玉 | 明代...

  • 【箨冠】_李德学 | 明代
  • 【箨冠】_李德学 | 明代 >> 【箨冠】_李德学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