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作者:宋庠 朝代:宋代
[世事]世事原文
世事悠悠未遽央,虚名真意两相忘。
休夸失马曾归塞,未省牵牛解服箱。
四客高风轻楚汉,五君新咏弃山王。
秋来数有渔樵梦,多在箕峰颍水旁。
[世事]诗词问答
问:世事的作者是谁?答:宋庠
问:世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庠
[世事]参考注释
[世事]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世事]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世事]未遽央
见“ 未渠央 ”。
[世事]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世事]真意
(1) 真实的意义
生命的真意
(2) 真实的心意
真心真意
(3) 真实的意思;本意
他说的并不是我的真意
[世事]相忘
彼此忘却。《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宋 苏轼 《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白采 《被摈弃者》:“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
[世事]失马
(1).丢失马。《北史·王晧传》:“尝从 文宣 北征,乘赤马,旦蒙霜气,遂不復识。自言失马……须臾日出,马体霜尽,繫在幕前,方云:‘我马尚在。’”
(2).“塞翁失马”之省。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唐 黄滔 《上刑部郑郎中启》之二:“徒恨伤麟,终几失马。若无往岁,焉有兹辰?” 金 李之翰 《书呈仲孚》诗:“失马乃为福,梦牛翻作祸。”
[世事]未省
未曾,没有。 唐 白居易 《寻春题诸家园林》诗:“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剜眼截头之苦行,未省施为;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暂作?” 蒋礼鸿 通释、“﹝未省,﹞未曾,没有。” 宋 柳永 《鹤冲天》词:“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箇。”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犖确。”
[世事]牵牛
(1) 一种旧大陆热带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Pharbitis nil ),具短毛,叶心脏形,通常三裂,花漏斗形,淡红、蓝色、浅紫色或白色
(2) 牵牛星的俗称
[世事]服箱
负载车箱。犹驾车。《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孔 传:“服,牝服也;箱,大车之箱也。” 陈奂 传疏:“牝即牛。服者,负之假借字,大车重载,牛负之,故谓之牝服。” 汉 张衡 《思玄赋》:“斥 西施 而弗御兮,覊要褭以服箱。” 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九龄惠水牛图二卷》诗:“服箱走四方,竭力任重载。”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牛马》:“古者牛服箱而不耕。”
[世事]高风
(1).强劲的风。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强风。 唐 杜甫 《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 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高尚的风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 邵 许 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 苏 门。”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 东坡 谓书至于 颜 柳 而 钟 王 之法益微,诗至于 李 杜 而 魏 晋 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6).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 苏轼 《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 文翁 以《诗》《书》治 蜀 ,而 扬 马 之瑋製以兴; 何武 用儒术进贤,而 龚 唐 之高风克劭。”
[世事]楚汉
(1).指 秦 汉 之际, 项羽 、 刘邦 分据称王的两个政权。《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 楚 汉 久相持不决……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唐 杜甫 《园人送瓜》诗:“ 东陵 跡芜絶, 楚 汉 休征讨。” 明 高启 《赠李外史》诗:“我闻 安期 古策士,亲见 楚 汉 争雌雄。”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 汜水 敖仓 ,是 楚 汉 提戈边界。”
(2).指 楚 地 汉水 之滨。 唐 李白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少年落魄 楚 汉 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王琦 注:“ 楚 , 战国 时 楚王 所据之地。 汉 , 汉水 之滨。”
[世事]五君
指 魏 晋 时名士 阮籍 、 嵇康 、 刘伶 、 阮咸 、 向秀 。 南朝 宋 颜延之 因贬官 永嘉 太守,怨愤而作《五君咏》以自况。五君皆“竹林七贤”人物。“七贤”中惟 山涛 王戎 二人显达,故 延之 弃而咏。 宋 熊与龢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世事]新咏
亦作“ 新咏 ”。新近作的诗。 宋 徐铉 《和印先辈及第后献座主朱舍人郊居之作》:“独坐公厅正烦暑,喜吟新咏见玄微。” 宋 王安石 《详定试卷》诗:“ 汉 家故事真当改,新咏知君胜 弱翁 。”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三》诗:“华游新咏多,五色夺双眥。”
见“ 新咏 ”。
[世事]山王
(1). 晋 山涛 和 王戎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 山涛 、 王戎 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唐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旧唱和诗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延年 如有作,应不用 山 王 。” 宋 梅尧臣 《依韵四和正仲》:“ 嵇 阮 当时无俗虑, 山 王 虽贵亦能陪。” 元 熊与龢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旧指瑶族头领。 元 无名氏 《招捕总录》:“ 延祐 三年三月, 德庆路 猺 蛮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禄 、山王 李伯达 招降 圆麻山 猺 人 盘郎梗 、 盘古缀 、 王穷肠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説:‘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説话间,就见那只猛兽走动,蹿山跳涧,直奔前来了。”
(4).指山神。《五灯会元·临济宗·护圣居静禅师》:“颯颯清风来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禀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语。最高的山。《佛说无量寿经》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王高妙,海月圆深。”
[世事]渔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宋代,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