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寺】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法喜寺]法喜寺原文
门前白道自萦回,门下青莎间绿苔。
杂树绕花莺引去,坏檐无幕雁归来。
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
我忆故乡诚不浅,可怜鶗鴂重相催。
[法喜寺]诗词问答
问:法喜寺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法喜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
[法喜寺]参考注释
[法喜寺]白道
江湖上称正派人为白道,邪派人为黑道
[法喜寺]萦回
回旋环绕
山上石径曲折萦回
[法喜寺]门下
(1) 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3) 门生;弟子
(4) 敬辞,称对方
窃为门下忧之
(5) 门庭之下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问门下诸客。
[法喜寺]青莎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莎,古人为诗多用之,此草根名香附子, 荆襄 人谓之莎草。” 唐 温庭筠 《齐宫》诗:“远水斜如剪,青莎緑似裁。” 清 郑燮 《细君》诗:“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机捕雀儿。” 王统照 《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
[法喜寺]引去
(1).离去;引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居岁餘,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教官大窘,引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一旦宦达矣,名溢於朝,禄丰於室,又相率引去以为高。”
(2).谓引兵退去。《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布 众退。会日暮, 太祖 乃得引去。”《新唐书·突厥传上》:“ 李靖 与战 灵州 ,虏引去。”《元史·太祖纪》:“ 遮别 攻 东京 不拔,即引去。”
[法喜寺]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法喜寺]寂寥
(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法喜寺]落空
(1) 毫无结果,没有着落
这事有落空的危险
(2) 遭受彻底失败
两头落空
(3) 空子
[法喜寺]故乡
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法喜寺]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法喜寺]鶗鴂
亦作“ 鶗鴃 ”。即杜鹃鸟。《文选·张衡<思玄赋>》:“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 李善 注:“《临海异物志》曰:鶗‘鴂,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夏末乃止。’”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等》:“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鶗鴃惊秋不住啼, 章臺 回首柳萋萋。” 清 秋瑾 《满江红·鹃》词:“鶗鴃声哀,恨此际芳菲都歇。”
宋代,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