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其五】作者:吴允禄 朝代:明代
[秋怀·其五]秋怀·其五原文
银河耿夜光,竟夕临西牖。
秋蝇虽复多,蹙蹙讵能久。
不见绵蛮鸟,忽已辞衰柳。
凉飕一已至,宿瘴复何有。
殷勤命僮仆,策杖出林薮。
致语头上巾,东篱迫重九。
[秋怀·其五]诗词问答
问:秋怀·其五的作者是谁?答:吴允禄
问:秋怀·其五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吴允禄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允禄
[秋怀·其五]注释
1. 押有韵
[秋怀·其五]参考注释
[秋怀·其五]银河
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秋怀·其五]夜光
(1).月亮。《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王逸 注:“夜光,月也。”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其始荣也,皦若夜光寻 扶桑 ;其扬暉也,晃若九阳出 暘谷 。”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邱以视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2).星月之光。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石窗清吹入,河汉夜光流。” 唐 寒山 《诗》之二八一:“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3).萤火虫的别称。 晋 潘岳 《萤火赋》:“翔太阴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俾子蜕蜣丸而化为蠽蝒,化腐草而为夜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萤火》。
(4).珠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於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 荆山 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南海 有明珠,即鲸鱼目瞳,鲸死而目皆无精,夜可以鉴,谓之夜光。” 唐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飞夜光而弹伏翼。”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五:“鱼目混夜光,流俗难与伍。”
(5).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九星、灵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秋怀·其五]竟夕
终夜;通宵。《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夜看月》诗:“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小弟有许多心事,要为竟夕之谈,不知可否?”
[秋怀·其五]虽复
犹纵令。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虽復守辱不已,犹当絶之。”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自尔承基纂基,保受姓氏,虽復千年一圣,终是百世同宗。”
[秋怀·其五]蹙蹙
(1).局缩不舒展。《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郑玄 笺:“蹙蹙,缩小之貌。我视四方土地日见侵削於夷狄,蹙蹙然虽欲驰骋无所之也。”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不肯学蹙蹙近一题者。”
(2).忧惧不安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秀才虽诺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 金 王若虚 《保义副尉赵公墓志》:“治生尤勤俭……日夕蹙蹙,恒若不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女虽不惧,然蹙蹙不快。”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堂中唯餘工役辈集厨下,蹙蹙不安,知有非常之祸。”
(3).急促。 宋 王令 《赠李定资深》诗之四:“湍激日蹙蹙,风稜势漫漫。”
(4).皱缩貌。 宋 陆游 《西村》诗:“蹙蹙水纹生细縠,蜿蜿沙路卧修蛇。” 康有为 《六哀诗》之四:“平生忧国意,慨叹眉蹙蹙。”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他微微蹙蹙眉头笑道:‘ 马克思 先生的大弟子,您又在研究什么问题哪?’”
[秋怀·其五]讵能
岂能。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瑟詎能开。”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丝竹在 东山 ,怀哉詎能忘。”
[秋怀·其五]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秋怀·其五]绵蛮
亦作“緜蛮”。
[秋怀·其五]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秋怀·其五]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秋怀·其五]僮仆
仆人
僮仆欢迎。——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清· 张廷玉《明史》
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怀·其五]策杖
拄杖。也称杖策。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仇兆鳌 注:“ 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 唐 白居易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公( 司马光 )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秋怀·其五]林薮
(1).山林与泽薮。《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藪积草,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 唐 李白 《大猎赋》:“穷遐荒,荡林藪,扼士狛,殪天狗。”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花》:“或密或疎的林藪,葳葳蕤蕤。” 清 方文 《送薪行·答胡公峤》:“侵晨持斧出,刈薪向林藪。”
(2).指山野隐居的地方。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藏器林藪之中,以辞徵召之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周党麟 跱于林藪,而无损 孝文 之刑厝也。” 唐 钱起 《送褚人落第东归》诗:“ 汉 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藪。” 清 金农 《蒲州刘高士隐居不仕时时断炊作诗慰之》之一:“林藪惟知味道腴,长贫何用计华枯。”
(3).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汉 班固 《典引》:“是时圣上……屡访群儒,諭咨故老,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谊之林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裴僕射 ,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藪。”《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购求至宝,归之如云,故内府图书谓之大备”注:“国初左僕射 萧瑀 及 许善心 、 杨素 、 褚安福 家并进图画,兼 隋 代所有,乃成林藪。”
[秋怀·其五]致语
(1).古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说唱的颂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诸军百戏,呈於楼下。先列鼓子十数辈,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进致语,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也。”《宋史·礼志十六》:“ 元祐 三年,罢春宴,又罢秋宴,以 魏王 出殯,翰林学士 苏軾 不进教坊致语故也。” 清 钱谦益 《寒夜闻姬人语戏作》诗:“渐喜花朝近生日,拟裁致语慰凄凉。” 钱曾 注:“ 杨慎 曰:‘ 宋 时御前内宴,翰苑撰致语……虽 欧 、 苏 、 曾 、 王 皆为之。’”
(2).指艺人说唱这种颂辞。参见“ 致辞 ”。
(3).指 宋 元 话本小说每回前的引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故老传闻, 罗氏 为《水滸传》一百回,各以妖异语引其首。 嘉靖 时, 郭武定 重刻其语,削其致语,独存本传。”
[秋怀·其五]上巾
谓加冠。古代男子成年(二十岁)则举行加冠礼,先用一种丝织的头巾束发,然后再戴上冠。因以“上巾”指“加冠”。 明 张居正 《辞上巾恩赏疏》:“兹者伏蒙圣恩,以今日臣等恭视皇上整容上巾,礼成,特赐臣 居正 银一百两,紵丝六表里。”
[秋怀·其五]东篱
(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秋怀·其五]重九
即重阳,阴历九月九日
吴允禄,明代,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