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梦授韵】作者:王炎 朝代:宋代
[和吴梦授韵]和吴梦授韵原文
卷舒有道在随时,隐约何须感慨为。
末路老夫甘退缩,华途吾友尚驱驰。
准绳行义当趋正,淘练文章自出奇。
举世岂无人具眼,未应终不贵和随。
[和吴梦授韵]诗词问答
问:和吴梦授韵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问:和吴梦授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炎
[和吴梦授韵]王炎和吴梦授韵 书法图
和吴梦授韵书法作品
[和吴梦授韵]参考注释
[和吴梦授韵]卷舒
(1).卷起与展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玳瑁屏》:“阳文张玳瑁屏风,黄金为屈膝,长七尺,广二丈,可以卷舒。”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叶子戏》:“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2).犹进退;隐显。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 王章 妻知卷舒之节。” 唐 韩愈 《遣兴联句》诗:“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知行藏。” 元 刘祁 《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
卷缩和伸展。《淮南子·原道训》:“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高诱 注:“卷舒,犹屈伸也。”
[和吴梦授韵]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
[和吴梦授韵]随时
(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和吴梦授韵]隐约
(1).困厄;俭约。《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后汉书·赵典传》:“ 典 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谓义深而言简。《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 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3).依稀不明貌。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韩愈 《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和吴梦授韵]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和吴梦授韵]感慨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和吴梦授韵]末路
(1) 路途的终点,比喻衰亡没落的境地
穷途末路
(2) 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和吴梦授韵]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和吴梦授韵]退缩
(1) 后退,回缩
退缩不前
(2) 畏缩
他那种先是咆哮、吼吓,后又退缩的样子几乎令人可笑
[和吴梦授韵]驱驰
(1) 策马快奔
军中不得驱驰
(2) 尽力奔走效劳
逐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驱使
驱驰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和吴梦授韵]准绳
(1) 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
(2) 引申为标准、准则
以法律为准绳
先王陈迹,后王准绳。——《旧唐书·经籍志序》
[和吴梦授韵]行义
躬行仁义。 汉 刘向 《说苑·指武》:“纵马 华山 ,放牛 桃林 ,示不復用。天下闻者咸谓 武王 行义於天下,岂不大哉。”《后汉书·鲁恭传》:“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於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
(1).品行,道义。《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史记·酷吏列传》:“始 汤 ( 张汤 )为小吏时,与钱通。及 汤 为大吏, 甲 ( 田甲 )所以责 汤 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清 袁枚 《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喜君行义甚高,开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
(2).指履历,事迹。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予即爱其( 韦应物 )诗,因考次其平生行义官阀,皆有凭藉始终,可概见如此。”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谨具歷官行义,牒付史馆,俾传循吏者采览焉。”
[和吴梦授韵]练文
比喻像白练飘动般的波纹。 唐 皎然 《赋得石梁泉送崔逵》:“天晴虹影渡,风细练文斜。”
[和吴梦授韵]自出
(1).自逃在外。《左传·成公十二年》:“ 周公 出奔 晋 ,凡自 周 无出, 周公 自出故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请囚,请亡,於是乎不获。君又弗克,而自出也。”
(2).犹自首。《汉书·食货志》:“赦自出者百餘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
(3).出自于。《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北魏 李谐 《述身赋》:“信仪凤之所栖,乃丝文之自出。”
(4).自己制订;自己创建。《北史·齐纪中论》:“ ﹝神武﹞ 迁 鄴 之后,虽主祭有人,号令所加,政皆自出。”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叙》:“ 太祖 文武自出,群臣莫及。” 宋 叶适 《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 陈君举 为名师,自出新学,文体一变。”
(5).甥之代称。《左传·成公十三年》:“ 康公 ,我之自出。” 杜预 注:“ 晋 外甥。” 唐 王勃 《上从舅侍郎启》:“虚霑自出之荣,无媿诸甥之列。” 唐 杜甫 李之芳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客居逢自出,为别几凄然。”
[和吴梦授韵]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和吴梦授韵]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和吴梦授韵]具眼
(1).谓有识别事物的眼力。 宋 陆游 《冬夜对书卷有感》诗:“万卷虽多当具眼,一言惟恕可铭膺。”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 杜 诗中‘师曰’者,亦‘ 坡 曰’之类,但其间半伪半真,尤为淆乱惑人,此深可嘆。然具眼者,自默识之耳。”
(2).指有眼力的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漂母》:“ 楚 汉 皆豪杰,无一人知 信 者,虽 高祖 亦不知,仅一 萧相国 ,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拔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 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苏 、 陆 间,则并驱争先。世有具眼不敢阿所好也。”
[和吴梦授韵]未应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和吴梦授韵]和随
亦作“ 和隋 ”。 卞和 与 随侯 。亦谓稀世珍宝 和氏 璧与 随侯 珠。 汉 班固 《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 和 隋 之珍也。”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鐫嗟无勇, 和 随 有罪。”
卞和 与 随侯 。亦指稀世珍宝 和氏 璧与 随侯 珠。《汉书·叙传上》:“先贱而后贵者, 龢 随 之珍也。”
宋代,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