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虞卿挽诗】作者:朱长文 朝代:唐代
[张虞卿挽诗]张虞卿挽诗原文
一卧东吴七十春,区区南北笑乡人。
盛开黌舍招英俊,敞辟华堂待缙绅。
婉婉重孙胜彩服,煌煌两婿拥朱轮。
铭旌已去空回首,通德门前旧是邻。
[张虞卿挽诗]诗词问答
问:张虞卿挽诗的作者是谁?答:朱长文
问:张虞卿挽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朱长文的名句有哪些?答:朱长文
[张虞卿挽诗]参考注释
[张虞卿挽诗]东吴
(1).指 三国 时 吴国 。因其地处 江 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 东吴 。” 李善 注:“ 东吴 ,谓 孙 氏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 东吴 。”
(2).泛指古 吴 地。大约相当于现在 江苏 、 浙江 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 东吴 有齿角之饶,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宋 陆游 《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 东吴 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 太平天囯 叶春森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包 东吴 而连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战,处可以守。”
[张虞卿挽诗]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张虞卿挽诗]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张虞卿挽诗]乡人
(1) 乡下的老百姓
乡人起得很早
(2) 同村同乡的人
在这里他的乡人很多
[张虞卿挽诗]盛开
形容花朵开得又多又好
玫瑰花盛开
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天山景物记》
[张虞卿挽诗]英俊
(1) 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张虞卿挽诗]缙绅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缙绅大夫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缙绅士大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张虞卿挽诗]婉婉
(1).屈伸貌;卷曲貌。《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 轩辕 之驾,譬婉婉而多慙; 吴王 之坟,状耽耽而非拟。” 北周 庾信 《游山》诗:“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竪。”
(2).和顺貌。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婉婉幙中画,辉辉天业昌。”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婉婉 偃王 ,惟道之耽。以国易仁,为笑於顽。”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及其既退,婉婉其仪。不矜以色,不伐以辞。”《天雨花》第四回:“你今愿责还愿罚,须当与我説分明。愿责低头来领罪,罚时婉婉顺郎心。”
(3).柔美;美好。《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婉婉长离,凌江而翔。” 吕向 注:“婉婉,美貌。”
(4).委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侍郎不好唐突,把这话婉婉向 庄徵君 説了。”
[张虞卿挽诗]重孙
儿子的孙子
[张虞卿挽诗]彩服
犹彩衣。指孝养父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 清 周亮工 《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 彩衣 ”。
(1).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 明 刘基 《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
(2).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 唐 杜甫 《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闈趋。” 仇兆鳌 注:“ 老莱子 綵服以娱亲。” 宋 司马光 《送苏屯田寀知单州》诗:“綵服当年戏,驪驹此日荣。”参见“ 綵衣娱亲 ”。
[张虞卿挽诗]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张虞卿挽诗]朱轮
(1).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 惲 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李善 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 唐 罗隐 《送霅川郑员外》诗:“明时塞詔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汉 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
[张虞卿挽诗]铭旌
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张虞卿挽诗]已去
表示从现在起到将来的时间。[已]同[以]。可译成[以后]
从此已去。——唐· 李朝威《柳毅传》
[张虞卿挽诗]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张虞卿挽诗]通德门
东汉 时为表彰 郑玄 之德在其故乡所造之门。故址在今 山东省 高密县 西北。《后汉书·郑玄传》:“昔 东海 于公 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閭,矧乃 郑公 之德,而无駟牡之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
唐代,朱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