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柳月涧】作者:卫宗武 朝代:宋代
[挽柳月涧]挽柳月涧原文
素履辈儒先,居乡行不愆。
五言唐句法,千古宋吟编。
每恨贫难疗,犹欣名可传。
此生何所有,老寿更希年。
[挽柳月涧]诗词问答
问:挽柳月涧的作者是谁?答:卫宗武
问:挽柳月涧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卫宗武的名句有哪些?答:卫宗武
[挽柳月涧]参考注释
[挽柳月涧]素履
(1).《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王弼 注:“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 高亨 注:“素,白色无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后用以比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虽有素履幽人之贞,而失 考父 兹恭之义,使朕虚心引领歷年,其何谓邪?” 宋 叶适 《台州高君墓志铭》:“父 融 ,有素履,起家 衡州 司户参军。”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我虽长贱贫,未敢愆素履。”
(2).居丧时所穿的鞋子。借用为对居丧者的问候语。如:敬候素履。
[挽柳月涧]儒先
(1).儒生。《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俗,见 汉 使非中贵人,其儒先,以为欲説,折其辩。” 裴骃 集解:“先,先生也。《汉书》作‘儒生’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西菴禪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章炳麟 《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马耆者,译为东方圣哲,盖犹 印度 六师之流,非 汉 土儒先也。”
(2).犹先儒。 明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於儒先之教者熟也。”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渍於圣贤之精微,阐明於儒先之疏证。”
[挽柳月涧]乡行
在家乡的德行。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陈密学 襄 、 郑祭酒 穆 与 陈烈 、 周希孟 皆 福州 人,以乡行称, 闽 人谓之‘四先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任履真 ﹞读书,喜杂学。深於医,又有乡行,邑人皆信之。”
[挽柳月涧]不愆
(1).无过错,无过失。《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明 刘基 《海宁应氏墓庵记》:“以不愆于义方,不诡其逢而守其常。”
(2).谓不错过时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二:“将使杏花菖叶,耕穫不愆。”
[挽柳月涧]五言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挽柳月涧]句法
(1)
(2) 语法的一部分,它根据被研究语言的固定用 * 述表语、修饰语和其他词的关系
(3) 句子的结构方式;表示其在句子中相互关系的词形式的排列
[挽柳月涧]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挽柳月涧]贫难
(1).贫穷艰难。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那 竇秀才 只説贫难,没得还我。”《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是家下委实贫难,那里下得起聘定?” 清 姚廷遴 《历年记》下:“今奉抚院告示:容肩挑步担贫难小民负盐易米,方便百万户口。”
(2).指贫穷艰难的民户。 元 王恽 《论益都括出新户事状》:“果堪户计,犹宜存恤;其不成户者,并听作贫难收係,似为安便。”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其种不必牛犂,但锹钁垦斸,又便贫难。”
[挽柳月涧]可传
(1).可以传后;可以传授。《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2).可以流传。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挽柳月涧]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挽柳月涧]所有
(1) 占有,有支配权
这些都归你所有
(2) 占有的东西
尽其所有
(3) 全部,一点也不剩下
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阿Q正传》
[挽柳月涧]老寿
高寿。《左传·昭公二十年》:“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临汜县 有 廖氏 ,世老寿。”《明史·文苑传三·吴国伦》:“ 万历 时, 世贞 既没, 国伦 犹无恙,在七子中最为老寿。”
[挽柳月涧]希年
古稀之年,古指七十岁。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几曾三宿为归计,更巴一岁是希年。”参见“ 古稀 ”。
卫宗武,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