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清明)】作者:周密 朝代:宋代
[鹧鸪天(清明)]鹧鸪天(清明)原文
燕子时时度翠帘。
柳寒犹未褪香绵。
落花门巷家家雨,新火楼台处处烟。
情默默,恨恹恹。
东风吹动画秋千。
拆桐开尽莺声老,无奈春何只醉眠。
[鹧鸪天(清明)]诗词问答
问:鹧鸪天(清明)的作者是谁?答:周密
问:鹧鸪天(清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鹧鸪天(清明)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周密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密
[鹧鸪天(清明)]参考注释
[鹧鸪天(清明)]子时
旧式计时法指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的时间
[鹧鸪天(清明)]时度
(1).谓按时。《墨子·节葬下》:“若苟乱,是祭祀不时度也。”
(2).时候。《西游记》第二八回:“ 大圣 ,不论甚么时度,他逐日家在这里缠扰。”
[鹧鸪天(清明)]翠帘
緑色的帘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罗幕翠帘初捲,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鴈来稀。”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元 杨维桢 《铜雀曲》:“帐中歌吹作,玉座翠帘曛。”
[鹧鸪天(清明)]香绵
(1).上等丝绵。《水浒传》第五六回:“ 徐寧 道:‘是个红羊皮匣子盛着,里面又用香锦裹住。’”
(2).指柳絮。 明 何景明 《柳絮歌》:“君不见江头緑叶吹香绵,随波化作浮萍草。”
[鹧鸪天(清明)]花门
(1).山名。在 居延海 北三百里。 唐 初在该处设立堡垒,以抵御北方外族。 天宝 时为 回纥 占领。后因以“花门”为 回纥 的代称。 唐 杜甫 《哀王孙》诗:“ 花门 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哀王孙》:“言圣德北服南单于,又言 花门 助顺,所以慰王孙也。”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 花门 、 吐蕃 日侵軼,天子数出 长安 逃。”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 回部 诸酋,以其恨于 满洲 者刺骨,而修怨及于 汉 人……以復 突厥 、 花门 之迹,犹当降心以听。”
(2).饰有花纹之门。 南朝 梁 何逊 《南苑》诗:“花门闢千扇,苑户开万扉。”
(3).借指豪门。 明 屈大均 《大同感叹》诗:“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
(4).指 * 。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一折:“做一个三从四德好人妻,不强如朝云暮雨花门妇。”《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快到苏州城·昏无能》:“昏无能,宦承恩…… * 又吃酒,还有闯花门。”参见“ 花门柳户 ”。
[鹧鸪天(清明)]家家
每户
[鹧鸪天(清明)]新火
(1).古代钻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时新取之火称新火。《北史·王劭传》:“新火旧火,理应有异。”参见“ 改火 ”。
(2). 唐 宋 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浄客船。” 宋 苏轼 《徐使君分新火》诗:“ 临皐亭 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国朝之制,待制、中书舍人以上皆坐狨。杂学士以上,遇禁烟节至清明日,则赐新火。”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寒食禁火,以出新火。”
[鹧鸪天(清明)]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鹧鸪天(清明)]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鹧鸪天(清明)]默默
不说话、不出声的样子
[鹧鸪天(清明)]恹恹
(1) 精神萎靡的样子
恹恹欲睡
(2) 形容气息微弱
气息微茫,恹恹若绝。——《封神演义》
[鹧鸪天(清明)]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鹧鸪天(清明)]吹动
(1) 依靠或者好像依靠风的推动而使其移动或轻轻过去
一阵小热风吹动云块朝另一处斜坡飘去
(2) 用风的力量使向前运动
贸易风吹动赤道气流
[鹧鸪天(清明)]秋千
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
[鹧鸪天(清明)]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 白居易 《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 王逢 《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
(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 琼英 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鹧鸪天(清明)]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周密,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