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孔子庙】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谒孔子庙]谒孔子庙原文
甫经庙貌拜阙里,复此宫墙谒古苏。
尧舜心传直接彼,君师责重并殷吾。
迁隅文正迹可考,作记常宗事不诬。
道塞乾坤神宇宙,底须南面论区区。
[谒孔子庙]诗词问答
问:谒孔子庙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谒孔子庙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谒孔子庙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谒孔子庙]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
2. 范
[谒孔子庙]参考注释
[谒孔子庙]庙貌
《诗·周颂·清庙序》 郑玄 笺:“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因称庙宇及神像为庙貌。 三国 蜀 诸葛亮 《黄陵庙记》:“庙貌废去,使人太息。”《桯史》附 宋 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 孝宗 皇帝嗣位之初,首加昭雪,復其宫爵,又锡之冢地……旌以庙貌而俾有以尉部曲三军之心。”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形骸虽肖何如觉,庙貌徒严妄设陈。”
[谒孔子庙]拜阙
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上尊敬。《宋书·胡藩传》:“ 毅 初当之 荆州 ,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闕。 高祖 出 倪塘 会之。” 唐 戴叔伦 《奉天拜别郑谏议》诗:“拜闕奉良图,留中沃圣謨。”《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忽一日,差使賫擎圣旨前来。 王賁 诸官拜闕已毕,展开圣旨看。”
[谒孔子庙]宫墙
(1).住宅的围墙。《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则男女之别毋自正矣。”
(2).《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 语大夫於朝曰:‘ 子贡 贤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贡 。 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 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称师门为“宫墙”。 汉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元 刘詵 《咏归亭赋》:“屹宫墙之数仞,接道义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异数记》卷五引 清圣祖 ( 康熙 )《过阙里》诗:“鑾輅来 东鲁 ,先登夫子堂。两楹陈俎豆,万仞见宫墙。”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宫墙高万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宫廷的围墙。 唐 岑参 《送郑少府赴滏阳》诗:“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唐 杜牧 《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 咸阳 王气都沦丧,离离满宫墙。”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宫墙,隔断了春天,隔断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晋书·段灼传》:“﹝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起烟尘, 金陵 气暗,怎救宫墙!”
[谒孔子庙]尧舜
(1) 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2) 泛指圣人
[谒孔子庙]心传
(1) 禅宗指不立文字,不依经卷,以师徒心心相印传授佛法
(2) 泛指世世代代相传的学说
[谒孔子庙]直接
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不通过第三者的
直接谈判
直接帮助
[谒孔子庙]君师
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 明 唐顺之 《祭祖庙文》:“ 顺之 钦承敕命,视师 浙直 ,顾生杀诛宥,有天命君师在, 顺之 不敢专。”《冷眼观》第二一回:“无奈他此时业已骑虎不能自下,久不有君师在眼里了。”
[谒孔子庙]常宗
(1).永恒的大宗。嫡长子所传之宗,祖庙永不迁,故称。《荀子·礼论》:“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 杨倞 注:“继别子之后,为族人所常宗,百世不迁之大宗也。”《史记·礼书》:“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贵贱。”参见“ 大宗 ”。
(2).佛教语。 耆闍法师 所立六宗之一。
[谒孔子庙]不诬
不妄;不假。《礼记·表记》:“是故君有责於其臣,臣有死於其言,故其受禄不诬。” 孔颖达 疏:“以其言善乃受禄,是受禄不诬罔也。”《后汉书·杜林传论》:“ 杜林 行义,烈士假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信’,有不诬矣。” 明 文徵明 《题李西台千文》:“今观此书,信不诬也。”
[谒孔子庙]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谒孔子庙]神宇
(1) 神态器宇
(2) 供神的屋宇;庙宇
[谒孔子庙]底须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谒孔子庙]面论
当面评论。《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太宗 尝谓 无忌 等曰:‘朕闻主贤则臣直,人若不自知,公宜面论,攻朕得失。’”
[谒孔子庙]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