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其五】作者:张达 朝代:元代
[杂言·其五]杂言·其五原文
桀纣弃成宪,炰焚恣淫威。
有邦起仁人,大旱兴云霓。
惟彼汤与武,征诛适逢时。
南巢放独1*1夫,盟津铄王师。
扶义匪贪位,奉天恤民痍。
犹闻夷叔议,叩马以陈辞。
[杂言·其五]诗词问答
问:杂言·其五的作者是谁?答:张达
问:杂言·其五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达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达
[杂言·其五]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元音遗响卷九
[杂言·其五]参考注释
[杂言·其五]桀纣
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后泛指暴君
[杂言·其五]成宪
原有的法律、规章制度。《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宋 王安石 《庙议》:“求之前载,虽或有然,考合於经,乃无成宪,因情製礼,实在圣时。”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之二:“成宪具存,旧章森列。” 严复 《原强》:“祖宗之成宪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实力焉。”
[杂言·其五]有邦
指诸侯。亦泛指国家。《书·吕刑》:“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蔡沉 集传:“有邦,诸侯也。”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教坊致语》:“臣闻帝 武 造 周 ,已兆兴王之迹;日符胙 汉 ,实开受命之祥。非天私我有邦,惟圣乃作神主。”
[杂言·其五]仁人
有德行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杂言·其五]云霓
亦作“ 云蜺 ”。1.虹。《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 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孙奭 疏:“云霓,虹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 臧洪 歃辞,气截云蜺; 刘琨 铁誓,精贯霏霜。” 宋 苏轼 《天地社稷宗庙神庙等处祈雨祝文》:“引领云霓之望,援手沟壑之餘。”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着的兵车却始终没有开来。”
(2).借指高空。 唐 柴夔 《望九华山》诗:“ 九华 如劒插云霓,青靄连空望欲迷。”
(3).恶气。比喻巧言令色,谗谄蔽明的人。《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王逸 注:“云霓,恶气。以喻佞人。”《宋书·乐志四》:“云霓既已闢,清和未几间。”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4).指画有彩虹的旗帜。《文选·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 李周翰 注:“云霓,虹也。画之於旌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 赤水 ;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於 玄都 。” 元 虞集 《步虚词》之四:“日月作环珮,云霓为斾旌。”
(5).喻桥梁。 唐 李绅 《禹庙》诗:“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闕架云霓。”
[杂言·其五]征诛
讨伐。《荀子·乐论》:“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故古之人欲有所为,未尝不先之以征诛而后得其意。”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周 人乘虚而入, 殷纣王 用俘虏兵对敌,卒致‘前徒倒戈’,遭了失败,这便是 殷 周 之际的所谓征诛的实际。”
[杂言·其五]逢时
谓遇上好时运。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逢时自是山出云,献可还同石投水。” 明 唐顺之 《丹阳别王道思》诗之三:“书生多落魄,羡子最逢时。”
[杂言·其五]南巢
(1).古地名。在今 安徽 巢县 西南。因位于古代华夏族活动地区的南方,故名。《书·仲虺之诰》:“ 成汤 放 桀 于 南巢 ,惟有慙德。”《史记·夏本纪》“ 桀 走 鸣条 ,遂放而死”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庐州 巢县 有 巢湖 ,即《尚书》‘ 成汤 伐 桀 ,放於 南巢 ’者也。” 清 章炳麟 《封建考》:“自 桀 奔 南巢 , 周 世有 巢伯 来朝事。”
(2).南方远国名。《楚辞·远游》:“顺凯风以从游兮,至 南巢 而壹息。” 姜亮夫 注:“ 南巢 为南方之远国。”
[杂言·其五]盟津
即 孟津 。古 黄河 渡口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伐 纣 ,八百诸侯在此不期而盟会,并由此渡 黄河 。历代以为会盟兴兵的要地。《竹书纪年》卷上:“ 周 师渡 盟津 而还。”《史记·周本纪》:“诸侯不期而会 盟津 者八百诸侯。” 三国 魏 曹操 《蒿里行》:“ 关 东有义士,兴兵讨羣凶;初期会 盟津 ,乃心在 咸阳 。”《旧唐书·李密传》:“﹝ 李密 ﹞呼 高祖 为兄,请合从以灭 隋 ,大略云欲与 高祖 为 盟津 之会。”
[杂言·其五]王师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蛮夷猾夏……拒逆王师。”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遗事》前集:“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 郁达夫 《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最怜家祭传遗训,犹盼王师灭 贺兰 。”
[杂言·其五]扶义
犹仗义。《史记·太史公自序》:“ 秦 既暴虐, 楚 人发难, 项氏 遂乱, 汉 乃扶义征伐。”《隋书·经籍志二》:“ 司马迁 、 班固 ,撰而成之,股肱辅弼之臣,扶义俶儻之士,皆有记録。”《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諭 秦 父兄。” 胡三省 注:“余谓扶义,犹言杖义也。” 元 柳贯 《宗忠简公画像作》诗:“扶义亟西征,敌愾为小却。”
[杂言·其五]贪位
贪恋权位。《吕氏春秋·举难》:“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 尧 以不慈之名, 舜 以卑父之号, 禹 以贪位之意, 汤 武 以放杀之谋,五伯以侵夺之事,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史记·商君列传》:“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贪位恋权之足以丧身如此,徒枉其才而已。”
[杂言·其五]奉天
奉行天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作宫邑於 下洛 之阳,名相官曰尹。作《濩乐》,制质礼以奉天。”
[杂言·其五]恤民
谓忧虑人民的疾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后汉书·陈蕃传》:“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圣贤恤民之意也。” 宋 司马光 《言赈赡流民札子》:“如此处置,欲以为恤民之名,掩人耳目则可矣。”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彼皆柄国政,戴於民上,其恤民宜也。”
[杂言·其五]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杂言·其五]叩马
(1).勒住马。叩,通“ 扣 ”。《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 、 叔齐 叩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郁达夫 《别掌书某君》诗:“道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2).表示忠言直谏的举动。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举旄何暇,犹申叩马之忠,曳踵谁观,莫救跕鳶之沴。”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叩马》:“书生冒虎威,敢直言叩马,乞赐听啟。”
[杂言·其五]陈辞
(1).发布命令。《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2).发表言论,诉说。《国语·晋语八》:“臣尝陈辞矣,心以守志,辞以行之,所以事君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 宋 陈亮 《祭金伯清父文》:“念归怨之何所,矢陈辞之靡他。” 清 唐孙华 《石鼓歌》:“陈辞纪事铺鉅藻,追匹《雅》《颂》非 齐 謳。”
元代,张达,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