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堂长韵】作者:陈宓 朝代:宋代
[和林堂长韵]和林堂长韵原文
山斋尽日激清湍,未许人间俗客看。
捣药暇时来舞鹤,诵书声里答鸣鸾。
千年正统源流远,三圣遗书简牍残。
顾我何年陪讲席,未应剑水旧盟寒。
[和林堂长韵]诗词问答
问:和林堂长韵的作者是谁?答:陈宓
问:和林堂长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宓
[和林堂长韵]陈宓和林堂长韵 书法图
和林堂长韵书法作品
[和林堂长韵]参考注释
[和林堂长韵]山斋
山中居室。 南朝 梁 萧统 《晚春》诗:“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陈书·孙瑒传》:“常於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明 袁宏道 《和王以明山居韵》:“山斋通夜雨,肠断 子瞻 诗。”《维新梦·入梦》:“阶翻药,窗展蕉,镇日里山斋寂寥。”
[和林堂长韵]尽日
(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 唐 郑璧 《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 梁王 雪,尽日慵飞 蜀帝 魂。”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
(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
终日,整天。 明 陈子龙 《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和林堂长韵]清湍
清澈的急流。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遗芳结飞飆,浮景映清湍。” 唐 柳宗元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 也,不遭 右军 ,则清湍脩竹,芜没於空山矣。”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 秦 树隔 长安 ,蘼芜连 楚 泽,映清湍,王孙何处解征鞍。”
[和林堂长韵]许人
(1).应允与人;许诺于人。《战国策·韩策二》:“老母在, 政 身未敢以许人也。” 汉 贾谊 《新书·匈奴》:“梦中许人,觉且不背其信;陛下已诺,若日出之灼灼。” 唐 陈子昂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诗:“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2).指女子许配人家。 唐 于濆 《宫怨》诗:“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眼见得 丹桂 命硬,做了望门寡妇,一时未好许人。”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两个舍姪女,都不曾许人。”
(3).称许他人。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颖 自负文学,少许人,谈论多所折难。”
[和林堂长韵]俗客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洞》:“洞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 宋 梅尧臣 《舟中夜与家人饮》诗:“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清 查慎行 《雨夜过徐淮江》诗之一:“五经自课佳儿读,半刺曾嫌俗客通。”
(2).指尘世间人,与神仙或出家、隐逸之人相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 靖 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 刘皇叔 在此,立候多时。’”
[和林堂长韵]捣药
(1).舂捣药材。《南史·宋纪上·武帝》:“﹝ 武帝 ﹞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南唐 李煜 《病中书事》诗:“月照静居唯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2).古代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 晋 傅玄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 唐 李白 《朗月行》:“白兔擣药成,问言与谁餐?”
(3).鸟名。
[和林堂长韵]暇时
空闲的时间。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汝可即回,暇时仍往 懋勤殿 编纂‘石渠宝笈’。”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内阁掌故宜有专书》:“﹝ 名灃 ﹞暇时因杂辑羣籍中自 唐 迄 明 省名官判,建置沿革,手抄已成尺许,将命名曰‘中书旧事考’。”
[和林堂长韵]诵书
读书或背书。《列子·仲尼》:“ 颜回 重往喻之,乃反 丘 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輟。”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 元 王逢 《怀哲操》:“朝堂兮诵书,思君陈兮履絇。”
[和林堂长韵]鸣鸾
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竚既定以鸣鸞,修 东都 之大壮。” 唐玄宗 《途经华岳》诗:“飭驾去京邑,鸣鸞指 洛川 。”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戒糗糒以扬舲兮,载鸣鸞而陟巘。”参见“ 鸣鑾 ”。
[和林堂长韵]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和林堂长韵]正统
(1) 指党派、学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2) 指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统
[和林堂长韵]源流
(1)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和林堂长韵]三圣
(1).三个圣人。指 尧 、 舜 、 禹 。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 禹 继 舜 , 舜 继 尧 ,三圣相受而守一道。”《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汤 法三圣。” 颜师古 注:“三圣,谓 尧 舜 禹 也。”
(2).三个圣人。指 夏禹 、 周公 、 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朱熹 集注:“三圣, 禹 、 周公 、 孔子 也。”
(3).三个圣人。指 伏羲 、 文王 、 孔子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 伏羲 、 文王 、 孔子 。”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三:“ 伏羲 画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辞,爻辞, 孔子 作十翼……歷数三圣。”
(4).三个圣人。指 文王 、 武王 、 周公 。《汉书·诸侯王表序》:“三圣制法,立爵五等。” 颜师古 注:“三圣谓 文王 、 武王 及 周公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 周室 何隆,一门三圣。” 黄节 注:“一门三圣,谓 文 、 武 、 周公 也。”
[和林堂长韵]遗书
(1) 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2) 死者临死前留下的书信
生前没有留下遗书
[和林堂长韵]简牍
(1).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王充 於宅内门户壚柱,各置笔砚简牘,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牘而已。”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文高而简牘增焕,思苦而烟霞动色。”
(2).指文书;书籍;书简。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牘,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及 西臺 陷殁,简牘湮散, 丁 亦寻卒於 扬州 。”《旧唐书·韦元甫传》:“ 元甫 精於简牘, 锡 详於讯覆。” 宋 苏辙 《蚕麦》诗:“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牘。”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又不善简牘,不能作宛转动听之言哉!”
[和林堂长韵]讲席
高僧、儒师讲经讲学的席位。亦用作对师长、学者的尊称。 南朝 梁 沉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置讲席於上邸,集名僧於帝畿。” 唐 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三:“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 清 唐孙华 《寿王冰庵太守五十韵》:“讲席儒氊冷,篱门窟室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遣 唐 留学生学成归国,往往担任经史的讲席,传授弟子。”
[和林堂长韵]未应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宋代,陈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