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庵】作者:翁合 朝代:宋代
[常庵]常庵原文
我是曾孙孙又孙,今朝始谒武夷君。
三英秀峙千岩合,九曲平空两岸分。
丹壑何年流绛水,幔亭整日鏁红云。
一生湖海江三白,早向溪头累石坟。
[常庵]诗词问答
问:常庵的作者是谁?答:翁合
问:常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翁合的名句有哪些?答:翁合
[常庵]参考注释
[常庵]曾孙
(1).孙子的儿子。《左传·昭公七年》:“余将命而子 苟 与 孔烝鉏 之曾孙 圉 相 元 。”《晋书·荀勗传》:“ 荀勗 字 公曾 , 潁川 潁阴 人, 汉 司空 爽 曾孙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还有个曾孙,叫做 卜兑 ,只有八岁,代人家放牛去了。”
(2).对曾孙以下的统称。《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 文王 ,曾孙篤之。” 郑玄 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 清 金人瑞 《古墓吟》:“物理自无定,曾孙非不贤。”
[常庵]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常庵]武夷君
古代传说中 武夷山 的仙人。《史记·封禅书》:“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 黄帝 用一梟破镜…… 武夷君 用乾鱼。” 司马贞 索隐引 顾氏 曰:“《地理志》云 建安 有 武夷山 ,溪有仙人葬处,即《汉书》所谓 武夷君 。” 明 吴栻 《武夷杂记》:“又考古 秦 人《异仙録》云: 始皇 二年,有神仙降此山,曰余为 武夷君 ,统録羣仙,受馆於此。史称祀以乾鱼,乃 汉武 时事也。今 汉 祀亭址存焉。” 清 陈朝俨 《武夷游记》:“自 一曲 入,望 幔亭峯 ,縹緲云际,相传为 武夷君 宴乡人处。”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七:“拂衣归揖 武夷君 ,九曲僊山帝许分。”
[常庵]三英
(1).古代皮衣上的饰物。《诗·郑风·羔裘》:“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朱熹 集传:“三英,裘饰。未详其制。” 马瑞辰 通释:“《初学记》卷二十六引 郭璞 ,《毛诗拾遗》:‘英,谓古者以素丝英饰裘,即上素丝五紽也。’《田间诗学》引 范氏 説,谓五紽、五緎、五总,即此《诗》三英是也。古者衣以章身,即以表德。传云‘三英,三德’者,盖谓以象三德耳。” 明 何景明 《七述》诗:“灿三英以外饰,诚五紽之可羞。”
(2).三位英才。 南朝 梁 任昉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共贯沿五胜,独道迈三英。”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原注:“ 庾三十二 、 杜十四 并居北省; 李十一 、 崔二十二 、 韦大 各典方州。”《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詔诸镇应 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 吕布 。”按:此三英指 刘备 、 关羽 、 张飞 。
[常庵]秀峙
秀美超逸。《新唐书·崔澹传》:“ 璵 子 澹 ,举止秀峙,时谓玉而冠者。”
[常庵]九曲
(1).迂回曲折。 汉 王褒 《九怀·危俊》:“径 岱 土兮魏闕,歷九曲兮牵牛。” 唐 卢纶 《送郭判官赴振武》诗:“ 黄河 九曲流,繚绕古边州。”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摩尼,梵语“宝珠”的译名。
(2).指 黄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唐 齐己 《潇湘二十韵》:“对兹伤九曲,含浊出 崑崙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九曲天险,只用莲舟荡漾。”
(3).指 福建 武夷山 的 九曲溪 。 宋 朱熹 《武夷櫂歌》之十:“ 九曲 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元 萨都剌 《武夷馆方池》诗:“溪船明日泛 九曲 ,出入紫翠听潺湲。” 郁达夫 《咏武夷》:“ 武夷 三十六雄峯, 九曲 清溪境不同。”
[常庵]平空
无缘无故,凭空
[常庵]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常庵]幔亭
(1).用帐幕围成的亭子。《云笈七籤》卷九六:“ 武夷君 ,地官也,相传每於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於 武夷山 上,置幔亭,化虹桥通山下。”
(2).指 福建 武夷山 。因山上有 幔亭峰 胜境,故称。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地理》:“ 武夷山 一名 幔亭 。”
[常庵]整日
整天。《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
[常庵]红云
(1).红色的云。传说仙人所居之处,常有红云盘绕。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七:“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尚自隔红云帝座遥,却下见赤县神州小。”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你本是 蓬莱 仙子,因微过謫落红尘。今虽是浮生限满,旧仙山隔断红云。”
(2).荔支的别名。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 逢辰 《和韵》:“冰桃雪藕凉如许,忽捧红云喜欲狂。”自注:“于中伏日,适 寿研 二妹,由 福州 寄到新荔,大人别有诗纪之。”
(3).喻大片红花。 唐 韩愈 《酬卢给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顷秋波浄,平铺红云盖明镜。”
(4).喻面颊红晕。《再生缘》第六二回:“调理得,红云重透脸边霞。” 臧克家 《六机匠》诗:“你也间或‘嘘’几盅,几盅酒就在你脸上烧起红云。”
(5).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丹水 南有 丹崖山 ,山悉赬壁霞举,若 红云 、 秀天 二岫,更为殊观矣。”
[常庵]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常庵]湖海
(1).湖泊与海洋。《南齐书·王敬则传》:“ 会 土边带湖海,民丁无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韦应物 《登重玄寺阁》诗:“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统志·应天府·形胜》:“ 长江 千里,险过汤池,外连 江 淮 ,内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莱 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人虽在湖海飘零,自信有此絶艺,不甘轻配凡女。” 郁达夫 《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诗:“十年湖海题诗客,依旧青衫过此桥。”
(4).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清 陈济生 《怀友》诗:“颇忆 元龙 久湖海,近来风雅復何如?”
[常庵]三白
(1).三度下雪。《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宋 苏轼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高歌对三白,迟暮慰 安仁 。”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河南 冬来已三白,土膏坟起如蜂房。” 明 唐寅 《拟瑞雪降群臣贺表》:“祥徵三白,允昭圣德之符。”
(2).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 《膳夫经手录》:“萝卜,贫寠之家,与盐、饭皆行,号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 东坡 尝与 刘贡父 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间有八珍也。’ 贡父 问三白。答曰:‘一撮盐,一楪萝卜,一盌饭,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吴兴 造者,胜於 金昌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其中矫矫独出者,则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黄极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参见“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种。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
(5).同“ 三白法 ”。《高僧传·遗身·元慧》:“何谓三白?通曰:事理二种,一白饭、白水、白盐事也;二身不遍触、口诵真经、意不妄缘,此三明白非黑业也。”
[常庵]溪头
犹溪边。 唐 李端 《送客东归》诗:“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 吴伟业 《过诸乾一细林山馆》诗:“桥痕穿谷口,亭影压溪头。”
谿頭:犹溪中。 清 徐恪 《桃叶曲》:“五月南风来,谿头长莲叶。”
宋代,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