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原文
往年事起存,水弱为权计。
今年事起存,水盛过顺利。
衔尾到通多,转迟入仓暨。
拨船来往应,却有不及势。
因之督臣奏,原循减拨例。
回空得早旋,可符向年事。
向起存为愁,今起存为慰。
凡经几筹画,此慰实艰致。
而何别弊生,亦不辞义制。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诗词问答
问:《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
2. 据刘峨奏本年河水畅顺攒运甚速拨船一千五百只本敷轮转因起拨数多转致停泊待拨实有往来不及之势且现在台州等帮起六存四又以溜急船轻未敢前进请照上届减拨之例起四存六以速漕运等语往年粮艘入直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参考注释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往年
以往的年头;从前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起存
(1).存放。《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但是那京边起存的钱粮明白每两要三分火耗。”
(2).起码的储蓄额。如:一元钱起存。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权计
(1).筹划;谋划。《韩非子·难二》:“明於权计,审於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
(2).指计谋。《后汉书·党锢传·何颙》:“是时党事起,天下多离其难, 顒 常私入 洛阳 ,从 绍 计议……有被掩捕者,则广设权计,使得逃隐,全免者甚众。”《艺文类聚》卷四四引《俗说》:“ 谢仁祖 妾 阿妃 ,有国色,甚善吹笛。 谢 死, 阿妃 誓不嫁。 郗曇 时为北中郎,设权计,遂得 阿妃 为妾。”
(3).权宜之计。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稽五赦以绥民中,一曰原心,二曰明德,三曰劝功,四曰襃化,五曰权计。” 黄省曾 注:“权时之宜,非常典也。”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顺利
做事没有阻碍或很少遇到困难
情况发展很顺利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衔尾
前后相接;紧跟
衔尾相随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拨船
(1).驳船。《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只见两隻大船被风横扫了,抵在岸边。便有两百隻小拨船,岸上来了两百个凶神也似的人,齐声叫道:‘盐船搁了浅了,我们快帮他去起拨。’”
(2).雇船摆渡。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吾乡呼买船唤渡为拨船。 元 尤以仁 《送李升归淀山草堂》诗:‘相逢未尽一杯酒, 陆相寺 前又拨船。’”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督臣
即总督。因上对朝廷,故称。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则徐 先已会同前督臣 邓廷楨 、暨臣 豫堃 节次商议及之。”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回空
指车船空载返回
旅游淡季,时有回空现象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向年
往年。《朱子语类》卷一二○:“某向年过 江西 与 子寿 对语。”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向年间为师父娘做满月,赊了一副猪臟没钱还他,把我褊衫都当没了,至今穿着皂直掇哩。”《儒林外史》第一回:“军中一个将官,向年在 山东 相识的,故此来看我一看。”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筹画
谋划。《汉书·王莽传上》:“受羣贤之筹画,而上以闻,不能得什伍。”《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潁川 戏志才 ,筹画士也, 太祖 甚器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值 魏太祖 创基之初,筹画军国,嘉谋屡中。”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而何
(1).犹如何。怎样。《左传·昭公四年》:“ 牛 谓 叔孙 :‘见 仲 而何?’” 杜预 注:“而何,如何。”
(2).犹如何。怎么。《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邇在 晋国 ,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湛水溢,谁致之者……击鼓攻社,而何救止?”
[刘峨奏漕船仍当起存事诗以志慰]辞义
(1).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箸《中论》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是以 孙卿 、 屈原 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南史·任昉传》:“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製《月仪》,辞义甚美。”
(2).偏指文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帝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足下犹復以为可教,贬损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
(3).犹辞章。《宋书·颜延之传》:“ 庐陵王 义真 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南史·殷孝祖刘勔等传论》:“ 绘 辞义克举,诸子各擅雕龙。”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