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原文
山肩寒耸月随归,榾柮炉红闭板扉。
跨灶郎来湿课册,齐眉人为摺深衣。
花传喜信灯如语,草就佳篇字欲飞。
旧日声名刘夜坐,能传家钵似君稀。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诗词问答
问: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参考注释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榾柮
(1).木柴块,树根疙瘩。可代炭用。 前蜀 贯休 《深山逢老僧》诗之一:“衲衣线粗心似月,自把短锄锄榾柮。” 宋 陆游 《霜夜》诗之二:“榾柮烧残地炉冷,喔吚声断天窗明。” 清 曹寅 《和静拙翁围炉原韵》:“絶塞穹庐火,山堂榾柮炉。” 郁达夫 《出奔》一:“同村同姓的闲人等,当冬天农事之暇,坐上香火炉前去烤榾柮火。”
(2).泛指根部。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板扉
板门。《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徘徊半晌,去白板扉上题四句诗。” 清 方文 《访吴锦雯不遇留此》诗之一:“板扉深巷掩,霉雨暮天寒。”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跨灶
(1).本指良马奔跑时后蹄印跃过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马,良马。 高士奇 《天禄识馀·跨灶》引《海客日谈》:“马前蹄之上有两空处,名灶门。马之良者后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灶。言后步趲过前步也。”一说,马枥曰皁,“灶”为皁之借字,马生而越过皁,非凡马。参见 清 桂馥 《札朴》卷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他牵着千里雪走了几步,为着炫耀自己是真正内行,故意用《相马经》上的术语称赞说:‘跨灶!跨灶!真是好马!’”
(2).比喻儿子胜过父亲。《诗律武库·跨灶撞楼》引 三国 魏 王朗 《杂箴》:“家人有严君焉,井灶之谓也,是以父喻井灶。或曰:灶上有釜,故生子过父者,谓之跨灶。”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长子 迈 作吏,颇有父风,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问庭前诗礼羞言跨灶。” 柳亚子 《寿廖夫人七十晋一大庆》诗之一:“儿曹跨灶心弥喜,孙辈含飴愿早酬。”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课册
书本,课本。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章夺胎换骨》:“其后 东坡 跋 姜君弼 课册亦云:‘云兴天际,歘若车盖。’” 元 方回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跨灶郎来温课册,齐眉人为摺深衣。”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齐眉
达到人眉毛的高度。来自[举案齐眉]的略语。比喻夫妇相敬如宾
与同浑家王氏,年少齐眉。——《错斩崔宁》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人为
(1) 人造成
一种人为的装饰品
(2) 人去干、做
事在人为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深衣
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郑玄 注:“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孔颖达 疏:“凡深衣皆用诸侯、大夫、士夕时所著之服,故《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 宋 司马光 《独步至洛滨》诗:“草软波清沙径微,手持笻竹著深衣。” 严复 《救亡决论》:“ 戴 、 阮 、 秦 、 王 ,直闯 许 郑 ;深衣几幅,明堂两个。”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喜信
(1). 唐 代进士及第的家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喜信》:“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於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
(2).谓吉庆事情的先兆。《红楼梦》第八五回:“ 凤姐 道:‘这是喜信发动了。’”
(3).泛指使人高兴的消息。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四奶奶,再告诉你个喜信。”
(4).指怀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成亲了多时,也该有喜信,生小官人了。”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草就
底稿草拟完成。《东周列国志》第一○三回:“使者去后, 樊於期 草就檄文。” 孙中山 《<民族主义>自序》:“《民族主义》一册,已经脱稿,《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二册亦草就大部。”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八:“他带着好几天前草就的乡村师范的计划,从这个集会里出来,又参加到那个集会里去,却始终没有机会提出他的计划。”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佳篇
佳作,优美的诗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子建 、 士衡 ,咸有佳篇。”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宗英乃禪伯,投赠有佳篇。” 明 叶显祖 《鸾鎞记·品诗》:“佳篇见投,他怎敢糊涂了应酬。”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这等小姐的佳篇,请念一念。”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旧日
过去的日子;从前;往日
旧日并无深交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传家
(1).传家事于子孙。《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李贤 注:“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
(2).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诗:“传家有衣鉢,断狱尽《春秋》。” 清 吴伟业 《赠张以韬来鹤》诗:“草圣传家久著闻,斗看孤鹤下层云。”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