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作者:宋太宗 朝代:宋代
[缘识]缘识原文
体道前贤,礼乐为先。
纵横逸豫,言发自然。
多知博物,文德心悬。
孰能若此,宇宙推迁。
[缘识]诗词问答
问:缘识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缘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
[缘识]宋太宗缘识 书法图
缘识书法作品
[缘识]参考注释
[缘识]体道
躬行正道。《韩非子·解老》:“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陈奇猷 集释:“体亦履也。”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具官 崔羣 ,体道履仁,外和内敏。”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 道君皇帝 体道法古,应天顺人,不贰不疑,传付大器。”参见“ 履道 ”。
[缘识]前贤
前代的贤人或名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单豹 养於内而丧外, 张毅 养於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西邻弔罢东邻贺,歌哭前贤较有情。”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十一:“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缘识]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缘识]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缘识]逸豫
闲适安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缘识]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缘识]博物
(1) 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2) 知道许多事物
博物洽闻
[缘识]文德
(1).指礼乐教化。与“武功”相对。《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言武功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 元 傅若金 《书南宁驿》诗:“也知文德能柔远,传道新恩欲罢征。”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呢?自然只有修文德以服‘远人’的 日本 了。”
(2).写文章的道德。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又不幸而 榆关 失守, 热河 吃紧了,有名的文人学士,也就更加吃紧起来……讲文德的也有,骂人固然可恶,俏皮也不文明,要大家做正经文章,装正经脸孔,以补‘不抵抗主义’之不足。”
[缘识]若此
如此;像这样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 今》
[缘识]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缘识]推迁
(1).推移变迁。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委性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迁。” 宋 陆游 《自嘲》诗:“岁月推迁万事非, 放翁 可笑白头痴。” 明 汪道昆 《<诗薮>序》:“世有推迁,道有升降。” 清 顾炎武 《羌湖引》:“历数推迁小嬴缩,天行有餘或不足。”
(2).推故迁延;推迟。《晋书·王羲之传》:“復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宋书·王弘传》:“为尒推迁,覆败将及,就无人事之愆,必有阴阳之患。”《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何不早劝 唐公 举兵,而推迁不已。” 胡三省 注:“推迁,言推故迁延也。”
宋代,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