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述酒】作者:李贤 朝代:明代
[和陶诗·述酒]和陶诗·述酒原文
仪狄造旨酒,古来人共闻。
杜康得妙术,美已极十分。
我性独嗜此,万事皆浮云。
斯人安在哉,无由酹其坟。
念此心戚戚,对酒当清晨。
木石岂有知,鸥鸟相与驯。
人生天地间,飘飘遗此身。
子房志有在,忠义良殷勤。
事锱非素怀,终然报韩君。
脱身从赤松,芳名久弥薰。
而我竟何为,作诗缀空文。
周鼎久已沈,一朝出河汾。
安得鲁连子,为我解其纷。
抚事但兴嘅,杯酒聊复亲。
古人去云久,后世俦能伦。
[和陶诗·述酒]诗词问答
问:和陶诗·述酒的作者是谁?答:李贤
问:和陶诗·述酒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贤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贤
[和陶诗·述酒]注释
1. 押词韵第六部
[和陶诗·述酒]参考注释
[和陶诗·述酒]仪狄
(1).传说为 夏禹 时善酿酒者。《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 仪狄 作酒而美,进之 禹 , 禹 饮而甘之,遂疏 仪狄 ,絶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赵整》:“祕书侍郎 整 以 坚 颇好酒,因为《酒德之歌》,乃歌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 杜康 妙识, 仪狄 先知。 紂 丧 殷 邦, 桀 倾 夏 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2).用为酒的代称。《平山冷燕》第一回:“君尽臣欢,尊本朝故事,敕赐赋《醉学士之歌》;臣感君恩,择前代良謨,慷慨进疎仪狄之戒。”
[和陶诗·述酒]旨酒
美酒。《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孟子·离娄下》:“ 禹 恶旨酒,而好善言。”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华樽旨酒,綺席嘉肴。”
[和陶诗·述酒]来人
送取东西来的人,带信人
收条请交来人带回
[和陶诗·述酒]杜康
传说中酒的发明者,夏朝人。后作为美酒代称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和陶诗·述酒]妙术
(1).神妙、精湛的技术。 晋 陆机 《漏刻赋》:“信探賾之妙术,虽无神其若灵。”《隋书·高祖纪下》:“且妙术精微,非因教习,工人代掌,止传糟粕,不足达神明之德,论天地之和。”
(2).高明的策略、方法。 北齐 刘昼 《新论·随时》:“苟乖世务,虽有妙术,归於无用。”
[和陶诗·述酒]十分
(1) 很,甚,非常,极其
十分高兴
十分难过
(2) 达到极端的程度
十分惊恐
(3) 总是;老是
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水浒传》
[和陶诗·述酒]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和陶诗·述酒]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和陶诗·述酒]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和陶诗·述酒]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和陶诗·述酒]戚戚
(1) 相亲的样子
戚戚兄弟
(2) 低语声
戚戚低语
(3) 忧惧;忧伤的样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4) 心动的样子
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和陶诗·述酒]对酒
(1).面对着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 * :“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曰:“ 魏 乐奏 武帝 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和陶诗·述酒]清晨
天亮的最初时辰
[和陶诗·述酒]木石
(1).树木和山石。《孟子·尽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唐 杜甫 《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明 魏学洢 《核舟记》:“ 明 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指木头与石头。《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红楼梦》第十六回:“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 贾赦 住的乃是 荣府 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3).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世名 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 世名 一命, 世名 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
(4).指刑具。《晋书·王坦之传》:“时卒士 韩悵 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 悵 偷牛,考掠服罪。 坦之 以为 悵 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
(5).指山水画。 宋 陆游 《游昭牛图》诗:“ 游昭 木石师 李唐 ,画牛乃自其所长。”
(6).指宫室等建筑工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徐充容 ﹞諫曰:‘ 玉华 ( 太宗 所造 玉华宫 )创制……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元史·武宗纪一》:“以 中都 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死於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
(7).枳椇子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实,一名木石,一名木实。一名枳椇。”
[和陶诗·述酒]有知
有知觉;有知识。《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韩愈 《复志赋》:“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軻而艰难。”
[和陶诗·述酒]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和陶诗·述酒]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和陶诗·述酒]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和陶诗·述酒]飘飘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和陶诗·述酒]子房
(1). 西汉 开国大臣 张良 的字。曾行刺 秦始皇 未遂,逃亡 下邳 。 秦 末农民战争中为 刘邦 重要谋士; 汉朝 建立,封 留侯 。 汉 扬雄 《解嘲》:“故当其有事,非 萧 、 曹 、 子房 、 平 、 勃 、 樊 、 霍 ,则不能安。” 唐 李白 《经下邳北桥怀张子房》诗:“ 子房 未虎啸,破产不为家。”《红楼梦》第五一回:“ 马援 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説 子房 。”
(2).被子植物雌蕊下面膨大的部分,里面有胚珠。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和陶诗·述酒]忠义
(1) 忠心和义气
忠义之士
(2) 指有忠心和义气的人
表彰忠义
[和陶诗·述酒]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和陶诗·述酒]素怀
平素的怀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南史·张融传》:“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 唐 王维 《瓜园诗》:“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明 张景 《飞丸记·故旧存身》:“但不知、何日得早报高恩愜素怀。”
[和陶诗·述酒]脱身
抽身摆脱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脱身独去。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他正忙着,一时不能脱身
[和陶诗·述酒]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和陶诗·述酒]芳名
(1) 敬辞,称年轻女子的名字
(2) 美好的名声
芳名永垂
[和陶诗·述酒]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和陶诗·述酒]空文
(1) 徒有空名而不生效的法规
(2) 说空话的文章;没有实用价值的文章
[和陶诗·述酒]周鼎
(1).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还,过 彭城 ,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九:“ 蓟门 重险旧 尧 封, 周 鼎销沉 泗水 踪。”参见“ 九鼎 ”。
(2). 春秋 时 楚庄王 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问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 神龙 中兴, 周 鼎归 唐 。” 陈毅 《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 周 鼎,大军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开花。”参见“ 问鼎 ”。
(3).比喻宝器。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 周 鼎兮宝康瓠。”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洪钟 周 鼎,不为委沦而轻其体。”
(4).古星名。属后发座。 汉 甘公 石申 《星经·周鼎》:“周鼎三星,足状,云鼎足星,在摄提大角西,主神鼎。”
[和陶诗·述酒]久已
早已;早就
这件事我久已忘却了
[和陶诗·述酒]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和陶诗·述酒]河汾
(1). 黄河 与 汾水 的并称。亦指 山西省 西南部地区。《史记·晋世家》:“ 唐 在 河 汾 之东,方百里,故曰 唐 叔虞 。”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 元 周伯琦 《过太行山》诗:“ 战国 东西分 晋 赵 ,中原南北带 河 汾 。” 清 钱谦益 《山西布政司提学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文翔凤授朝议大夫》:“以尔有六经七制之学,故命尔以 河 汾 。”
(2). 隋 代 王通 设教 河 汾 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后以“河汾”指称 王通 及其学术流派。 明 高启 《追挽恭孝先生》诗之一:“ 关 洛 遗风在, 河 汾 旧业传。”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其名汰学者於 涑水 、 新安 ,奉为丹书,独反唇於 河 汾 之《元经》,则目睫之论也。”
[和陶诗·述酒]鲁连子
见“ 鲁连 ”。
[和陶诗·述酒]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和陶诗·述酒]抚事
(1).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宋 陆游 《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 明 高启 《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2).犹临事,遇事。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招抚之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和陶诗·述酒]杯酒
(1).一杯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未尝衔盃酒,接慇懃之欢。”
(2).指饮酒。《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盃酒间可解。”
[和陶诗·述酒]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和陶诗·述酒]后世
(1) 所有相继的世代
后世之谬其传。——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君。——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
旷后世而不闻。
后世且行之。——清· 刘开《问说》
为了后世的利益
(3) 后代
后世子孙
和陶诗,明代,李贤,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