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不是路】_沈受先 | 明代

【不是路】作者:沈受先 朝代:明代

[不是路]不是路原文

丑上:放下衣包。径入华堂便折腰。

生:呀。大哥。

你为何事来。丑:小子自京中来。

生:有何话说。丑:来通报。

生:到此来报甚事。丑:有京报令郎连中三元。

蓝袍脱却换宫袍。生:小儿曹。

三元地位安能到丑:员外。他有文才中必高。

生:这难道。四方英俊知多少大哥。

你莫非差了。莫非差了。

[不是路]诗词问答

问:不是路的作者是谁?答:沈受先
问:不是路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沈受先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受先

[不是路]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三元记 第三十四出

[不是路]参考注释

[不是路]放下

(1) 放在一边或放弃

号召他们放下武器

(2) 从较高位置降到较低位置

放下百叶窗

[不是路]衣包

旧时祭奠时烧给死者的用纸做的衣服和装着纸钱的纸袋

[不是路]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是路]大哥

(1) 排行最大的哥哥

(2) 尊称与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子

(3) 称排行最大的儿子

(4) 妻子称丈夫

[不是路]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不是路]小子

(1) 年幼的男孩子

他有两个小子

(2) 儿子,小儿子

(3) 家伙——含有轻蔑意

(4) 长辈称晚辈

小子无所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是路]京中

京城里,此指北京

京中有善口技者。——《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不是路]有何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几日试来那几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传示、有何书信?”《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復:‘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不是路]话说

(1).谈说,谈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人事不获已,须言伐閲,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説,及相访问。”

(2).话本、诸宫调、章回小说等开头处的常用语。犹言这话所说的是……。“话”,原指古代说话人所说的故事。《宣和遗事》前集:“今日话説的,也説一箇无道的君王,信用小人,荒淫无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此本话説, 唐 时这箇书生,姓 张 名 珙 ,字 君瑞 , 西洛 人也。”《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説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孙楷第 《说话考》:“今小説开篇皆作‘话説’云云。‘话説’二字上,似省‘此本’或‘这本’字样。言本书所説之事如此。‘话説’二字,以起下文,亦内典‘如是我闻’之比也。”

[不是路]通报

(1) 上级机关把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通告下级机关

通报批评

(2) 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

关于情况的通报

(3) 报道科学动态、成果的刊物

科学通报

[不是路]来报

佛教语。谓来世的果报。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论》:“徵昔因则如见往业,覈当果则已示来报。”

[不是路]京报

清代北京由报房商人发行出售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用 * 木字排印

[不是路]令郎

称对方儿子的敬词

我今须与你令郎同去。——《西游记》

[不是路]连中三元

(1).科举制度分别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获第一名。《二刻拍案惊奇》卷一:“﹝ 王曾 ﹞后来连中三元,官封 沂国公 。”《白雪遗音·小郎儿·冬》:“ 龙门 高跳,鰲鱼头儿哟,连中三元。”亦泛指接连三次得中头名。

(2).喻连续击中三次。 巴金 《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连中三元的战士 朱友恒 同志不管自己胸前一大片血迹,咬紧牙齿冲出工事,用 * 打坏了敌人的装甲车。”《花城》1981年第6期:“南墙根底下摆着三个红包袱当靶子,立刻有人往上插三支箭,抱着带箭的红布包袱飞跑到午门底下,高声唱道:‘连中三元!’”

[不是路]蓝袍

即蓝衫。 五代 齐己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诗:“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犹待脱蓝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黄门旧是黌门客,蓝袍新作紫袍仙。”《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借得蓝袍槐简,引见御前,叩首拜舞。”参见“ 蓝衫 ”。

[不是路]脱却

脱掉。 唐 王建 《从军后答山友》诗:“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 汉 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我脱却伊緑衫,便与紫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上大人》:“脱却著肉汗衫。”

[不是路]宫袍

古代官员的礼服。 唐 殷尧藩 《登凤凰台》诗之一:“ 凤凰臺 上望 长安 ,五色宫袍照水寒。” 明 王世贞 《鸣凤记·严嵩庆寿》:“花香沾绣袄,酒色映宫袍。”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他年上我墓,相携著宫袍。”

[不是路]小儿

(1) 小孩子;小儿子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2) 又

两小儿笑曰。

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谦称自己的儿子

[不是路]三元

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不是路]地位

(1)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职位以及由此显示出的重要程度

地位平等

父亲的地位

(2) ;也指国家、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国际地位

(3) 人或物所占的地方

把你自己放在我的地位上

[不是路]员外

(1) 古指正员以外官员(全称为[员外郎])

(2) 指地主豪绅(多见于早期白话)

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水浒传》

[不是路]文才

写作才能

[不是路]难道

莫非,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

难道现在证据还不够吗?

[不是路]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不是路]英俊

(1) 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不是路]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不是路]莫非

(1)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你不赞成?你莫非不为全社着想?

(2) ——表示疑惑不定的推测语气,相当于[别不是]

莫非这事就是他们干的?

,

  • 【求宿韩京对村妇作限令易解】_李江 | 明代
  • 【求宿韩京对村妇作限令易解】_李江 | 明代 >> 【求宿韩京对村妇作限令易解】_李江 | 明代...

  •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其一】_祁顺 | 明代
  •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其一】_祁顺 | 明代 >>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其一】_祁顺 | 明代...

  • 【山间·其二】_沈光文 | 明代
  • 【山间·其二】_沈光文 | 明代 >> 【山间·其二】_沈光文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