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石】作者:方惟深 朝代:宋代
[千人石]千人石原文
生公天人师,讲法花雨堕。
当时听法众,片石千人坐。
山祗常护持,山鸟不敢污。
野人心茫然,傲荡多酒过。
醉来不肯归,石上看云卧。
[千人石]诗词问答
问:千人石的作者是谁?答:方惟深
问:千人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惟深的名句有哪些?答:方惟深
[千人石]参考注释
[千人石]生公
晋 末高僧 竺道生 的尊称。相传 生公 曾于 苏州 虎丘寺 立石为徒,讲《涅槃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 唐 李绅 《鉴玄影堂》诗:“深夜月明松子落,儼然听法侍 生公 。” 唐 刘禹锡 《生公讲堂》诗:“ 生公 説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元 顾瑛 《虎丘十咏·生公台》:“ 生公 聚白石,麈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那 虎丘山 上,不过一座庙;半山上有一堆乱石,内中一块石头,同馒头一般,上面鏨了‘点头’两个字,説这里是 生公 説法臺的故址,那一块便是点头的顽石。”
[千人石]天人师
(1). 释迦牟尼 佛的别号。以其为天与人之师,故名。《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菩萨 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道,号 天人师 。”
(2).指皈佛成正果者。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由其门而为天人师者,皆脉分焉。” 鲁迅 《华盖集·题记》:“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林,坐古树下,静观默想,得天眼通,离人间愈远遥,而知人间也愈深,愈广;于是凡有言说,也愈高,愈大;于是而为天人师。”
[千人石]法花
瓷器名。《文物》1959年第3期:“有一种饰以素地凸起的或堆贴的纹饰,器面施以蓝、绿、紫的器物(瓷器),一般称它为‘法花’。‘法花’始于 元 而盛于 明 , 清 乾隆 以后很少烧制。‘法花’有两种胎子:一种砂胎,多流行于 山西 蒲州 、 泽州 一带;一种瓷胎,为 景德镇 所仿制。”
[千人石]雨堕
形容人性情急暴,喜怒无常。《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三年》:“ 新丰侯 单超 卒……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雨堕。’” 胡三省 注:“按雨堕者,谓其性急暴如雨之堕,无有常处也。”按,《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作“两堕”, 李贤 注:“两堕,谓随意所为不定也。今人谓持两端而任意为两堕。”
[千人石]时听
时人的视听。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其言鄙野,足以备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凡典雅之诗,皆不合时听。”
[千人石]法众
佛教信众。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祁祁法众,同兹无我。” 唐 杨炯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 鸡山 法众,饯行於素 滻 之滨;麟阁良朋,祖送於青门之外。”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禪宇由其覆没,法众是以凋沦。”
[千人石]片石
(1).孤石;一块石头。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片石孤峯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新五代史·唐庄宗皇后刘氏传》:“吾有毒龙五百,当遣一龙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鱼鱉也。”
(2).指石碑。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先圣先师各有片石鐫 宋 初名臣所为赞。” 清 吴伟业 《春日小园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韵》:“新诗片石留题在,採蕨烹葵数往还。”
(3).指片状的石料。 滕代远 《为降低工程造价而奋斗》:“在隧道设计上,边墙衬砌用的料石,应以片石来代替。”
[千人石]千人坐
指千人石。 宋 范成大 《吴郡志·虎丘》:“﹝ 虎丘山 ﹞泉石奇诡,应接不暇。其最者, 剑池 ,千人坐也……千人坐, 生公 讲经处也。大石盘陀数亩。”
[千人石]护持
维护保持
[千人石]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千人石]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千人石]茫然
(1) 模糊不清的样子
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茫然无知
(2) 失意的样子
茫然不知所措
[千人石]傲荡
性格倔强,行为放荡。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由此论之,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雋也;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心小志小者,拘愞之人也。”《隋书·地理志中》:“ 滎阳 古之 郑 地, 梁郡 梁孝 故都,邪僻傲荡,旧传其俗。今则好尚稼穑,重於礼文,其风皆变於古。”
[千人石]酒过
犹酒失。酒后所犯的过失。《晋书·周顗传》:“屡以酒过,为有司所绳。”《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性既褊急,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遏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中翰》:“予尝与山人语,温温耳;而觉其中有不能自吐之块垒,被酒輒发。 中翰 心知其非酒过也,惟真感真,惟真忘真,不亦信夫。”
[千人石]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千人石]云卧
高卧于云雾缭绕之中。谓隐居。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天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元 倪瓒 《答徐良夫》诗:“云卧雨声集,庭树颯以秋。”
宋代,方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