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_李之标 | 明代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作者:李之标 朝代:明代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原文

凭高千古意悠悠,况复风烟是素秋。

同社几人今聚散,暂时胜地且夷犹。

峰回翠岫云光满,夜转银河海气流。

指点家山聊怅望,可堪别袖更牵愁。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诗词问答

问:《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的作者是谁?答:李之标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之标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标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参考注释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凭高

登临高处。 唐 李白 《天台晓望》诗:“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 渤 。” 前蜀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凭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远。”

亦作“ 凭高 ”。凭借高处。 清 黄鷟来 《回澜阁》诗:“河流此日望迴澜,杰阁凭高纵大观。” 清 黄鷟来 《文选楼怀古》诗:“不用凴高叹陈迹,江山文藻自长存。”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古意

(1) 古代的风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摘星山庄]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损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素秋

(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汉 刘桢 《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欧阳修 《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 《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 兴安岭 下 楚江 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 素商 ”。

(2).比喻衰老、迟暮。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厠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同社

(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明日乃花朝令节,小弟与同社诸友,各出分资,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胜会。”

(3).犹同学。 明 清 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二:“石桥执经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暂时

短时间内

因内部维修,暂时停止营业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胜地

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避暑胜地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夷犹

(1) 犹豫迟疑不前。也作[夷由]

(2) 从容不迫

双桨小船夷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云光

(1).云层罅缝中漏出的日光。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使宫人歌曰:‘……云光开曙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云多。’”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云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元 袁桷 《元日朝回》诗之二:“花气欲浮金凿落,云光疑下锦流苏。”

(2).指美女头发的光泽。 唐 王绩 《辛司法宅观妓》诗:“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 唐 李百药 《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诗:“云光鬢里薄,月影扇中新。”

(3).云母的一种。《云笈七籤》卷七五:“云母五名。第一精者名云光。”

(4). 汉 宫殿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银河

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海气

(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汉书·武帝纪》:“朕巡 荆 扬 ,辑 江 淮 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 。” 唐 张子容 《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瓘》诗:“海气朝成雨,江天晚作霞。”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景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清 周亮工 《钱塘江示王古直》诗:“海气喷江折, 吴 山搅 越 青。”

(2).海上蜃气。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唐 骆宾王 《蓬莱镇》诗:“野楼疑海气,白鷺似江涛。”参见“ 海市蜃楼 ”。

(3).沙漠上的气流。海,指旱海,沙漠。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指点

指示;点明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指点两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家山

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可堪

用于问句句首,等于说[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别袖

谓挥袖道别。 唐 韩愈 《晚泊江口》诗:“迴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 宋 苏轼 《次韵李修孺留别》之二:“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 黄州 空自疑。”

[七夕后登粤秀山留别邱龄叔伍国开同罗友国何右文赋]牵愁

牵动愁绪。 唐 韩偓 《别绪》诗:“别绪静愔愔,牵愁暗入心。” 元 杨载 《题胡伯衡<飞云图>》诗:“尘沙客路牵愁远,泉石家乡入梦稀。”《红楼梦》第四五回:“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

  • 【钓台】_吴晋昼 | 明代
  • 【钓台】_吴晋昼 | 明代 >> 【钓台】_吴晋昼 | 明代...

  • 【过君山】_朱綝 | 明代
  • 【过君山】_朱綝 | 明代 >> 【过君山】_朱綝 | 明代...

  • 【题画四首·其二】_江源 | 明代
  • 【题画四首·其二】_江源 | 明代 >> 【题画四首·其二】_江源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