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作者:巩丰 朝代:宋代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原文
巾箱砚子何处得,溪翁用作待鱼石。
博时不费杖头钱,遂入余家掌文墨。
父祖相传晚畀予,自幼相随真莫逆。
七星象斗隐约明,一口如池方寸窄。
忆曾携入对集英,仅毕春秋二三策。
后来随宦落江湖,同上武昌题赤壁。
定交首尾三十所,晏子狐裘虞老屐。
村童唐突岂偶然,一角微伤真可惜。
大禹圭玺犹缺残,因损不妨成友益。
灵光一殿亦偶存,小物本来甘弃掷。
赞经禆史则已多,论议失中天赐谪。
敬追子产谢叔同,息黥补劓全吾璧。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诗词问答
问:《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的作者是谁?答:巩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巩丰的名句有哪些?答:巩丰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参考注释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巾箱
古时装头巾或书卷等的小箱子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鱼石
(1).鱼头中之骨如石者。《尚书大传》卷一下:“北海:鱼剑、鱼石。” 郑玄 注:“鱼石,头中石也。”
(2).指鱼化石。 清 沉心 《怪石录》:“鱼石产 莱阳县 火山 ,色如败酱,有游鱼文,鳞鬣宛然。” 徐珂 《清稗类钞·矿物·鱼石》:“ 汧阳县 有鱼石,状如馒头,破之即成两石,各有一鱼形,鳞鬣宛然,以手摩之,作鱼腥。”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杖头钱
《晋书·阮脩传》:“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后因以“杖头钱”称买酒钱。 唐 王绩 《戏题卜铺壁》诗:“且逐 刘伶 去,宵随 毕卓 眠。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宋 陆游 《闲游》诗之二:“好事湖边卖酒家,杖头钱尽惯曾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友》:“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貲。”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文墨
(1) 指写文章、著述等
家中文墨。——清· 袁枚《祭妹文》
粗知文墨。
(2) 温文有礼的样子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父祖
父亲和祖父。泛指祖先。《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卿昔为 本初 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魏鉴勋 袁闾琨 《试论皇太极的改革及智囊团》:“﹝ 努尔哈赤 ﹞提出‘七大恨’,以报父祖之仇为号召,组织 女真 人起兵反 明 ,得到了 女真 人民的拥护。”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相传
(1) 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
相传这事发生在北方
(2) 递相传授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畀予
给,给予
畀予豺虎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莫逆
指两人意气相投,交往密切友好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星象
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后汉书·律历志中》:“愿请太史官日月宿簿及星度课,与待詔星象考校。” 唐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诗:“星象衔新宠,风霜带旧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梁山舟 侍讲调以诗云:‘昨夜中庭看星象,小星正在少微边。’”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咱们 闯王 当然不会挂彩。人家是大命人,犯星象!”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隐约
(1).困厄;俭约。《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於山林,伏於巖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飢渴隐约,犹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陈鼓应 注:“隐约含有逼困之意。”《楚辞·严忌<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泽,隐身守约。”《后汉书·赵典传》:“ 典 少篤行隐约,博学经书。” 李贤 注:“隐,静也。约,俭也。” 宋 曾巩 《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2).谓义深而言简。《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马贞 索隐:“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 张守节 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 迁 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意志也。”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 希孟 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
(3).依稀不明貌。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帝城犹隐约,家国无处所。” 唐 韩愈 《次硖石》诗:“试凭高处望,隐约见 潼关 。”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这已在林子中,远处鼓声隐约可闻。”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一口
(1) 装满一嘴的量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2) 一口(食物)
我多一口也吃不下了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澜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语出《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入对
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柳元公 初拜京兆尹,将赴上,有神策军小将乘马不避,公於市中杖杀之,及因入对, 宪宗 正色詰专杀之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 清 邵懿辰 《易安人墓表》:“﹝ 陈君 ﹞承命出守 吉安 ,翼日入对。”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随宦
(1).赴外地作官。《礼记·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 唐 孔颖达 疏:“ 郑 意云:谓父先本国有此诸亲,后或随宦出游,居於他国,更取而生此子;此子生,则不及归与本国祖父以下诸亲相识,故云不及,谓不及归见也。”
(2).用以称父兄在外做官而子弟亦随之任所。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外舅 王君 仲芳 随宦至 郴阳 ,亲见其石刻。”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同上
(1) 指与前面所提及的事物相同
同上所述
(2) 一同上场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赤壁
传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战遗址,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定交
(1).结为朋友。《东观汉记·王丹传》:“司徒 侯霸 欲与 丹 定交, 丹 被徵, 霸 遣子 昱 候, 昱 道遇 丹 ,拜於车下。” 唐 白居易 《感旧》诗:“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某与丞相定交四十餘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昔游都下,力拯 卢柟 之难,诸縉绅多其义,相与定交。”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余在 广陵 ,偶见 成都 费密 诗,极击节…… 密 遂来定交,如平生懽。”
(2).停止;罢休。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望迢迢恨堆满西风古道,想急煎煎多情人去了,和青湛湛天有情天亦老。俺气氲氲喟然声不定交。”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 怜儿 ,且顺着虔婆,若不依他有五千塲不定交,就叫那呆汉来挤上他一塲,也絶了念头。”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首尾
(1) 事情的开头和结尾,事物的前面和后面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事情从开始到结束
首尾历时三年
(3) 勾结;有某种关系
共相首尾
原来县吏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水浒传》
(4) 也指男女私情
你既与那妇人没甚首尾,却如何与他同行同宿。——《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5) 真实情况
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生恐叫喊起来使众人知觉更不好。——《红楼梦》
(6) 底细;关健
此乃是武侯八阵图;藏了首尾,人皆不晓。——《水浒传》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狐裘
用狐皮制的外衣。《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朱熹 集传:“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 清 孙枝蔚 《雪中对稚儿匡有咏》:“竭来秫酒须赊易,典去狐裘欲赎难。”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村童
(1).乡村儿童。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 王维 《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水浒传》第五回:“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王荆公 ﹞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黄鸟挟书眠。’余以为首句是乞儿向阳,次句是村童逃学。”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2).指粗俗的年轻人。《水浒传》第六回:“村童量酒,想非涤器之 相如 ;丑妇当壚,不是当时之 卓氏 。”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唐突
冒犯;亵渎
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后汉书·孔融传》
他跨了一步,踌躇地停了下来,感到忽然把韩云程拉住,显得有点儿唐突。——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你是阮胡子,如何也来与祭;唐突先师,玷辱斯文。—— 孔尚任《桃花扇》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可惜
怜惜;爱惜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大禹
对 夏禹 的美称。《书·大禹谟》:“曰若稽古 大禹 。” 孔 传:“ 禹 称大,大其功。”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灵光
(1) 神异之光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西游记》
(2) 指画在神像头部的光辉
(3) 〈方〉∶顶用;好
他的羽毛球打得真灵光
这药不灵光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一殿
(1).一座殿堂。《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
(2).古 * 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 祚 奏言:‘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 北齐 ﹞ 武成帝 河清 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 汉 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3).满殿。 元 胡天游 《七岁游法兴寺》诗:“老僧读罢《楞严》呪,一殿神风柏子香。”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小物
(1).小事。《墨子·鲁问》:“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於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国语·晋语九》:“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孙休 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羣臣莫不止諫:此为小物,何足甚躭。” 清 陈确 《寿高声野七十序》:“其行谨大闲而克勤小物。”
(2).犹言小家伙、小东西。《宋书·恩倖传·徐爰》:“比边难未靖,安众以惠,戎略是务,政纲从简,故得使此小物,乘宽自纵。乃合投畀豺虎,以清王猷。”
(3).价值不高的物品。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有买及买(卖)殹(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后汉书·南匈奴传》:“朕不爱小物於单于,便宜所欲,遣驛以闻。”《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夫繁缨,小物也,而 孔子 惜之。”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弃掷
乱丢乱扔
弃掷逦迤。——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论议
(1).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管子·轻重丁》:“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 唐 韩愈 《与李翱书》:“持僕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
(2).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荀子·非相》:“然而﹝ 桀 紂 ﹞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则不若伏藏其论议,荡涤秽恶,俾众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内矅。”
(3).议论文。《后汉书·孔融传》:“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失中
亦作“ 失衷 ”。不合准则。《汉书·食货志赞》:“至于 王莽 ,制度失中,姦轨弄权,官民俱竭,亡次矣。”《魏书·郭祚传》:“诸文案失衷,应杖十者为一负。罪依律次,过随负记。” 宋 苏轼 《祈晴雨师·祝文》:“刑政之失中,民惟吏之怨。雨暘之不时,民亦不能无望於神也。”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天赐
(1).上天赐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过 卫 ……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 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水浒传》第三三回:“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
(2).天子的赏赐。 唐 崔枢 《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宋 梅尧臣 《送谢舍人奉使北朝》诗:“戎王拜天赐,虏帅伏名卿。”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子产
春秋 时 郑 大夫 公孙侨 的字。一字 子美 。 郑简公 十二年为卿,二十三年起执政,治 郑 多年,有政绩。 郑声公 五年卒。 郑 人悲之如亡亲戚。《论语·公冶长》:“子谓 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参见“ 国侨 ”。
[为举子时所用方砚小童涤之误伤其左角]息黥补劓
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语本《庄子·大宗师》:“ 许由 曰:‘而奚来为軹,夫 尧 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意而子 曰:‘……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成玄英 疏:“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性情,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 郭庆藩 集释:“黥劓则形体不备,息之补之,復完成矣。” 宋 苏轼 《登州谢两府启》:“敢不服勤簿领,祗畏简书。策蹇磨鈆,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过此以还,未知所措。”
宋代,巩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