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洞庭秋月行】_刘禹锡 | 唐代

【洞庭秋月行】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行原文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洞庭秋月行]诗词问答

问:洞庭秋月行的作者是谁?答:刘禹锡
问:洞庭秋月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洞庭秋月行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答:刘禹锡

全唐诗:卷356-3

[洞庭秋月行]参考注释

[洞庭秋月行]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洞庭秋月行]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洞庭秋月行]湖心

湖水的中间。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诗:“ 洞庭 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鎔金。” 清 魏源 《昆山别龚自珍》诗:“明宵梦我舟,湖心浪如堵。”

[洞庭秋月行]层波

(1).谓起伏的波浪。 唐 张祜 《送曾黯游夔州》诗:“不远 夔州 路,层波 灧澦 连。” 元 袁桷 《次韵徐志友杂咏》:“层波激奇观,妙用安可几。”

(2).喻美女的眼睛。 宋 柳永 《西施》词:“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洞庭秋月行]万顷

(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

(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杨万里 《过金沙洋望小海》诗:“须臾满眼贾胡舩,万顷一碧波黏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

[洞庭秋月行]孤轮

指月亮。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逈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看千峰云散晚天屯,正孤轮雪霽,寒潭印门,连枯草红残烧痕。”

[洞庭秋月行]不定

(1)

副词,表示不肯定,后面常有表示疑问的词或肯定和否定相叠的词组

一天他不定来多少次

我明天还不定去不去呢!

(2)

不稳定

方向不定的风

心神不定

[洞庭秋月行]游气

(1) 残存的极弱的气息

只有一丝游气撑着那位将逝的老人

(2) 浮动的云气

[洞庭秋月行]濛濛

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洞庭秋月行]白露

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洞庭秋月行]秋中

秋季之中,多指中秋节。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秋中感怀雨冷,冀足下各可耳,脾风遂欲成患,甚忧之。” 唐 姚合 《八月十五夜看月》诗:“亭亭千万里,三五復秋中。”《宋史·方技传下·王老志》:“召至京师,馆于 蔡京 第,尝缄书一封至帝所, 徽宗 启读,乃昔岁秋中与 乔 刘 二妃燕好之语也。”

[洞庭秋月行]月上

(1).佛教传说 毘摩罗诘 之女,母 无垢 。女生时身上出妙光明胜于月照,因名 月上 。生未几,即大如八岁之女,容姿端正,求婚者不绝,女告之当自选择。期日,会城内士人, 月上女 当众升虚空说偈。大众闻已,各止淫心,头面顶礼于女下。自尔 月上女 诣佛所与 舍利弗 对扬深义,后转女身为男子。又称 月上菩萨 。见《月上女经》。 明 李贽 《题绣佛精舍》诗:“可笑成男 月上女 ,大惊小怪称奇事。”

(2).用作女儿的美称。 唐 白居易 《病中看经赠诸道侣》诗:“何烦更请僧为侣, 月上 新归伴病翁。”原注:“时适 谈氏 女子自 太原 初归。 维摩詰 有女名 月上 也。”按, 毘摩罗诘 ,旧译 维摩诘 。

(3).佛教传说 月光童子 之妹。《德护长者经》卷下:“尔时, 月光童子 妹 月上 ,形容端正,闻 月光童子 説偈讚佛,身心欢喜。”

[洞庭秋月行]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洞庭秋月行]岳阳楼

湖南省 岳阳市 西门古城楼。相传 三国 吴 鲁肃 在此建阅兵台, 唐 开元 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 张说 谪守 巴陵 (即今 岳阳市 )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兴建此楼。主楼三层,巍峨雄壮。登楼远眺,八百里 洞庭 尽收眼底,为古今著名风景名胜。 唐 代著名诗人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李商隐 等都有咏 岳阳楼 诗。 宋 庆历 五年(公元1045年) 滕子京 守 巴陵 时重修, 范仲淹 为撰《岳阳楼记》,名益著。其后迭有兴废。解放后,曾先后数次整修。1977年间又对此楼进行了全面修葺。

[洞庭秋月行]暮角

日暮的号角声。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 岳阳 城头暮角絶,荡漾已过 君山 东。” 宋 柳永 《迷神引》词:“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发难》:“正是暮角飘残韵,狐狸奈若何。”

[洞庭秋月行]荡漾

飘荡;起伏不定

湖水荡漾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洞庭秋月行]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洞庭秋月行]山城

(1).依山而筑的城市。 北周 庾信 《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迴楼。” 唐 白居易 《郡中》诗:“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宋 欧阳修 《霁后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诗之二:“山城岁暮惊时节,已作春风料峭寒。”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是一个美丽的山城。”

(2).指依山固守的营垒。《六韬·鸟云山兵》:“衢道通谷,絶以武车,高置旌旗,谨勑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山城。”

[洞庭秋月行]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洞庭秋月行]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洞庭秋月行]水月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唐 李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洞庭秋月行]逶迤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 * 《长征》

[洞庭秋月行]童歌

犹儿歌。 汉 刘猛 《诗人主客图》诗:“古老传童歌,连淫亦兵象。”

[洞庭秋月行]竹枝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刘沧 《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 巴渝 (今 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 唐 诗人 刘禹锡 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 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诗:“盪桨 巴 童歌《竹枝》,连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门即事》诗:“《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纪映淮》:“ 金陵 纪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尝有《秦淮竹枝》云:‘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疎树几行。不与行人綰离别,赋成 谢 女雪飞香。’”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词律》云:‘《竹枝》之音,起于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这时《竹枝》已成了一种叙述风土的诗体了。”

(3).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洞庭秋月行]连樯

桅杆相连。形容船多。 晋 郭璞 《江赋》:“舳艫相属,万里连檣。” 唐 杜甫 《舟中》诗:“结缆排鱼网,连檣并米船。” 清 谢元淮 《盐筴》诗:“连檣大艑来,探丸衝波起。”

[洞庭秋月行]估客

即行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 明 何景明 《送卫进士推武昌》诗:“仙人楼阁春云里,估客帆檣晚照餘。” 清 朱彝尊 《送赵主事榷关扬州》诗:“珠帘十里 江都 市,铁鹿连船估客檣。” 苏曼殊 《绛纱记》:“老人与估客候余已久。”

[洞庭秋月行]羌笛

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胡琴琵琶与羌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洞庭秋月行]阴力

鬼神之力。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四折:“ 红线 前生男子,游学江湖,读 神农 药书,救世人灾患。时有孕妇,忽患蛊疾,以芜花酒下之,妇与腹中二子俱毙,是一举而杀三人。阴力见诛,罚为女子。”

[洞庭秋月行]金气

(1).指古代思想家五行学说中所说的金的气质。《吕氏春秋·应同》:“ 汤 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汉书·天文志》:“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儒学》:“於是以抽爻换象补泄之法修之,於学之坎位起高阁,曰 青云楼 ,高於 尊经 以泄乾之金气。”

(2).秋气。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 玉关 驱夜雪,金气落严霜。” 唐 刘禹锡 《新秋对月寄乐天》诗:“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陈沧州 先生守 苏州 ,《重游虎邱》诗云……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

(3).亦作“ 金气 ”。指刑官。 章炳麟 《巡警总监箴》:“发姦擿伏,金气作辛,屈彼大豪,以振穷矜。”

见“ 金气 ”。

[洞庭秋月行]肃肃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 传:“肃肃,敬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 召伯 营之。” 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 ,志安君身。”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贞观 之末,有 昭庆 * 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传:“肃肃,疾貌。”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唐 杜甫 《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 ,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 张衡 《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 毛 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 孙枝蔚 《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 《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 梁廷枏 《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 芳 谈笑自若。”

[洞庭秋月行]星躔

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南朝 梁武帝 《阊阖篇》:“长旗扫月窟,凤迹辗星躔。”《旧唐书·文宗纪下》:“德有所未至,信有所未孚,灾气上腾,天文謫见,再周期月,重扰星躔。” 宋 辛弃疾 《归朝欢》词:“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汗简讎 天禄 ?” 明 唐顺之 《送蒋尉赴金华》诗:“分野应星躔, 金华 婺女边。” 清 高其倬 《望雪山》诗:“竖指数峰插霄汉,如坐井底窥星躔。”

[洞庭秋月行]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洞庭秋月行]野马

(1)

(2) 未经人驯养的马,如蒙古野马(又名普氏野马Przhevalski’s horse)

(3) 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马

(4) 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洞庭秋月行]四裔

(1).指 幽州 、 崇山 、 三危 、 羽山 四个边远地区。因在四方边裔,故称。语出《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按, 孔 传, 幽州 ,北裔; 崇山 ,南裔; 三危 ,西裔; 羽山 ,东裔。《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2).指四方边远之地。 汉 班固 《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白瓷》:“若夫 中华 四裔,驰名猎取者,皆 饶郡 浮梁 、 景德镇 之产也。”

(3).指四方边远地带的人。《明史·文苑传二·罗玘》:“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啟远人慢朝廷心。”

[洞庭秋月行]遥望

向远处看;看远方

遥望山头的苍松

[洞庭秋月行]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洞庭秋月行]当中

(1) 正中

河当中水流最急

(2) 在…之中

他生活在工人群众当中

[洞庭秋月行]天鸡

神话中天上的鸡

空中闻天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洞庭秋月行]曙霞

朝霞。 唐 沉佺期 《苑中遇雪应制》诗:“北闕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仙家。” 唐 温庭筠 《陈宫词》:“淅沥 湘 风外,红轮映曙霞。”

[洞庭秋月行]敛影

藏身。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傅谢侍中敦劝表》:“坠高天之旨,集微臣之躯;神爽惧然,敛影无地。”

[洞庭秋月行]含光

(1).蕴含光彩。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后以形容女子光彩动人。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肯向天涯托掌珠,含光佳侠意何如?”

(2).犹和光。谓内蕴不外露。比喻至德。 汉 蔡邕 《陈大丘碑文》:“赫矣 陈君 ,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魏书·常景传》:“其赞 扬子云 曰:‘ 蜀江 导清流, 扬子 挹餘休。含光絶后彦,覃思邈前修。’”

(3).比喻随俗浮沉。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三:“有耳莫洗 潁川 水,有口莫食 首阳 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4).犹敛光。收敛光辉。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5).宝剑名。《列子·汤问》:“ 孔周 曰:‘吾有三剑,唯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覩其剑,而无 薛烛 之识以察之,则含光、承影与苗山、羊头同利矣。”

[洞庭秋月行]朝日

朝(zhāo ㄓㄠ)日:早晨初升的太阳。《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汉 蔡邕 《协初赋》:“面若明月,辉似朝日。”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浊 河 秽清 济 。” 宋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碧合晚云霞上起,红争朝日雪边流。”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远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着朝日,云烟缭绕,好似拥出一片 亚洲 大陆的朝气。”

朝(cháo ㄔㄠˊ)日:1.古代帝王祭日之礼。《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 郑玄 注:“朝日,春分拜日於东门之外。”《汉书·郊祀志上》:“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 泰一 ,朝朝日,夕夕月,则揖。” 颜师古 注:“以朝旦拜日为朝。”《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五年》:“朝朝日。” 胡三省 注:“朝朝,下直遥翻。”《清史稿·世祖纪二》:“二月癸亥,朝日於东郊。”

2.帝王坐朝听政之日。《战国策·齐策六》:“王至朝日,宜召 田单 而揖之於庭,口劳之。”《汉书·于定国传》:“上於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詔,条责以职事。” 颜师古 注:“五日一听朝,故云朝日也。”

[洞庭秋月行]日出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洞庭秋月行]喧喧

(1).形容声音喧闹。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赠丘永嘉征还》诗:“结客 葱河 返,喧喧动四隣。” 宋 柳永 《戚氏》词:“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清 曹寅 《不寐》诗:“鞭箠杂缘扑,中夜声喧喧。”

(2).形容扰攘纷杂。《晋书·张方传》:“军人喧喧,无復留意。”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是以选人冗冗,甚於羊羣;吏部喧喧,多於蚁聚。”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清 孙枝蔚 《观新人车》诗:“行路何喧喧,云避新人车。”

(3).犹赫赫。 宋 王禹偁 《送进士郝太冲序》:“洎予受知春卿,荐以甲科,喧喧我名,雷奋人耳。”

形容声音大而混杂。 南朝 陈 徐陵 《长安道》诗:“諠諠拥车骑,非但执金吾。” 唐 沉佺期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诗:“符传有光辉,諠諠出帝畿。” 元 吴莱 《新开河口同方养心望东岳》诗:“尝思一举小天下,俯视人世争諠諠。”

[洞庭秋月行]不闲

不娴熟,不精通。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 长卿 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何道不洽,何艺不闲。”

不得闲暇。《楚辞·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 王逸 注:“閒,暇也。” 唐 卢纶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诗:“道合偏多赏,官微独不閒。”

[洞庭秋月行]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洞庭秋月行]清景

(1).犹清光。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三辰蔽於天,则清景暗於地。” 唐 储光羲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诗之一:“朝日悬清景,巍峩宫殿明。” 清 龚自珍 《桂殿秋》词序:“时也方夜,月光吞吐,在百步外,盪瀣气之空濛,都为一碧,散清景而离合,不知几重。”参见“ 清光 ”。

(2).清丽的景色。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 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造语天然,清景可画。”

[洞庭秋月行]非人

(1) 不合适的人

所用非人

(2) 残废人

(3) 缺乏人性或个性的人

(4) 不人道的(非人待遇)

,

  • 【早入清远峡(一作下桂江龙目滩)】_宋之问 | 唐代
  • 【早入清远峡(一作下桂江龙目滩)】_宋之问 | 唐代 >> 【早入清远峡(一作下桂江龙目滩)】_宋之问 | 唐代...

  • 【八月十五日夜】_裴夷直 | 唐代
  • 【八月十五日夜】_裴夷直 | 唐代 >> 【八月十五日夜】_裴夷直 | 唐代...

  • 【夕次洛阳道中】_崔涂 | 唐代
  • 【夕次洛阳道中】_崔涂 | 唐代 >> 【夕次洛阳道中】_崔涂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