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暑不出】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畏暑不出]畏暑不出原文
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
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
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
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
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畏暑不出]诗词问答
问:畏暑不出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畏暑不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
[畏暑不出]参考注释
[畏暑不出]赫赫
显赫的样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畏暑不出]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畏暑不出]蓬茅
亦作“ 蓬茆 ”。1.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今以王姬之贵,下嫁蓬茅之士。”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倾葵藿之一心,极蓬茆之丹恳。”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
(2).犹蓬居。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獫猲。”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五折:“今朝纳聘过门庭,顿使蓬茅喜气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处蓬茆而甘,藜藿不怨也。”
[畏暑不出]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畏暑不出]有清
指 清 代。有,词头。《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储贰。”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有 清二 百年间民德之变迁,在 朱 学时代有伪善者,犹知行恶之为可耻也,在 汉 学时代并伪焉者而无之,则以行恶为无可耻也。”
[畏暑不出]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畏暑不出]摄心
收敛心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禪诵。”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明 吕坤 《<呻吟语>序》:“司农大夫 刘景泽 ,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予甚爱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从此摄心清静,犹不失作九十翁。”
[畏暑不出]真道
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游人间,正为此耳。” 唐 康骈 《剧谈录·严使君遇终南山隐者》:“ 大中 末, 建州 刺史 严士则 本 穆宗 朝为尚衣奉御,颇好真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抑或有心怀疑义者欲寻其绪而识其端,不遇解释之人而疑终莫袪,无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终不明於人心也。”
[畏暑不出]清虚
(1).清净虚无。《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 王固 ﹞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
(2).清洁虚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
(3).太空;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 唐 杜甫 《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让超迈的精神在清虚中驰骋。”
(4).指月宫。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七色花虯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5).指风露。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畏暑不出]一物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史记·周本纪》:“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况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畏暑不出]焚灼
(1).烧,焚烧。《汉书·刑法志》:“顾视其上,犹焚灼仇讎。”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夫髮经炎炭,必致焚灼;毒味经时,无復杀害。”
(2).谓酷热有如火烧。 汉 王粲 《大暑赋》:“患衽席之焚灼,譬洪燎之在牀。”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林灵素》:“人方在焚灼中,但得甘泽一洗之,虽浊何害。”
(3).形容内心像火烧般愁苦。 唐 钱珝 《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之三:“焚灼常苦於寸心,芒刺日加於四体。”
[畏暑不出]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畏暑不出]自我
(1) 自己
自我吹嘘
(2) 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
[畏暑不出]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宋代,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