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坐西斋】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晓坐西斋]晓坐西斋原文
冬冬城鼓动,稍稍林鸦去。
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
寝斋有单祶,灵药为朝茹。
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
公门自常事,道心宁易处。
[晓坐西斋]诗词问答
问:晓坐西斋的作者是谁?答:韦应物
问:晓坐西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晓坐西斋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韦应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应物
全唐诗:卷193_24
[晓坐西斋]参考注释
[晓坐西斋]冬冬
一种快速而有节奏的击鼓声
[晓坐西斋]鼓动
(1) 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
鼓动人们去斗争
(2) 唆使
这些坏事是谁鼓动你干的?
边鄙无事,乃群鼓动,欲以买直,归怨天子。——《新唐书·崔群传》
[晓坐西斋]稍稍
(1) 稍微
我的手表稍稍快了点
稍稍地侧着头。——《樱花赞》
(2) 逐渐;渐渐
稍稍蚕食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宋· 王安石《伤仲永》
[晓坐西斋]柳意
(1).柳丝飘拂的情韵。 唐 韦应物 《晓坐西斋》诗:“柳意不胜春,巖光已知曙。” 唐 李商隐 《向晚》诗:“花情羞脉脉,柳意悵微微。”
(2).喻指春意。
[晓坐西斋]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晓坐西斋]寝斋
卧室。《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及 宣武 在 郢 ,此覡还都,乃见六龙俱在帝所寝斋,遂去 郢 之 雍 。”
[晓坐西斋]灵药
灵验有效的药,神奇的药
[晓坐西斋]盥漱
洗漱
[晓坐西斋]焚香
(1) 烧香
焚香拜佛
(2) 点燃香支
焚香祷告
[晓坐西斋]神虑
(1).指天子的心意,意图。《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相国 晋王 诞敷神虑,光被四海。”《三国志·吴志·张温传》:“然 诸葛亮 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
(2).精神;心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左右惊怖伏地, 叔高 神虑怡然如旧。” 唐 元晦 《越亭二十韵》:“临高神虑寂,远眺川原布。” 宋 张耒 《上方》诗:“坐久神虑平,微凉清骨毛。”
[晓坐西斋]公门
(1).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礼记·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穀梁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顷之,太子与 梁王 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 释之 追止太子、 梁王 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2).官署,衙门。《荀子·强国》:“观其士大夫,出於其门,入於公门,出於公门,归於其家,无有私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张长史 释褐为 苏州 常熟 尉,上后旬日,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復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閒事屡扰公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 * 之罪已定,但得全尸,此案即结;案后,速醮可也。汝少妇,勿復出入公门。” 郭沫若 《反正前后》七:“有过一位总督很喜欢他,他时常出入公门。”
[晓坐西斋]常事
(1) 平常的事
平生常事
(2) 常见的事
[晓坐西斋]道心
(1).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 冯友兰 等注:“ 宋 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
(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爰自 风 姓,暨於 孔氏 ,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陆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3).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道温》:“义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唐代,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