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书屋戏题】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得一书屋戏题]得一书屋戏题原文
一者无去来,而我居然至。
一者无彼此,而我已我谓。
将谓一即我,我谓一成二。
况复云有得,得者为何事。
书屋默无语,无语其义备。
[得一书屋戏题]诗词问答
问:得一书屋戏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得一书屋戏题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得一书屋戏题]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一
[得一书屋戏题]参考注释
[得一书屋戏题]一者
(1).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齐 ,一者之 鲁 ,一者之 晋 。”《百喻经·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
(2).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 鲁迅 《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还没有农工出身的作家。一者,因为农工历来只被压迫,榨取,没有略受教育的机会;二者,因为 中国 的象形--现在是早已变得连形也不象了--的方块字,使农工虽是读书十年,也还不能任意写出自己的意见。”
[得一书屋戏题]去来
(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得一书屋戏题]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得一书屋戏题]彼此
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得一书屋戏题]一成
(1).古谓方十里之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乃经土地而井牧其四野” 汉 郑玄 注:“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则方十里为一成。”《易·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 唐 孔颖达 疏:“三百户者,一成之地也。” 宋 胡锜 《代田万顷到任谢表》:“一成立中兴之基,大披图籍;九井张太平之纪,丕混车书。” 清 顾炎武 《杨明府永言昔在崑山今复来吴下感旧有赠》诗:“与君遵晦意,不负一成谋。”参见“ 一成一旅 ”。
(2).谓一经成就。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十五之子,其犹丝也。其有所渐化为善恶,犹蓝丹之染练丝,使之为青赤也。青亦一成,真色无异。”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不得口诀,犹不可知。况于黄白之术乎?今能为之者,非徒以其价贵而秘之矣。此道一成,则可以长生。”参见“ 一成不变 ”。
(3).一重;一层。《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 郭璞 注:“成,犹重也。” 邢昺 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名敦丘。” 清 方以智 《通雅·算数》:“一层谓之一成。”
(4).谓击一下。《吕氏春秋·长攻》:“先具大金斗, 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 高诱 注:“一成,一下。”
(5).一定的规格。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伦物之纪,名实之效,等威之辨,授之以一成之式,齐之以一定之法。” 严復 《原强》:“不观于圬者之为墙乎?与之一成之砖,坚而廉,平而正,火候得而大小若一,则无待泥水灰粘之用,不旋踵而数仞之墙成矣。”
(6).初次制成的。 唐 刘商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诗:“来时十三今十五,一成新衣已再补。” 宋 刘一止 《喜迁莺》词:“怨月恨花,须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消灭,新来还恶。”
(7).谓奏乐一终。《礼记·乐记》“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 商 ” 汉 郑玄 注:“成,犹奏也。每奏武曲,一终为一成。”
[得一书屋戏题]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得一书屋戏题]有得
(1).有所得;有所领悟。《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张载 《正蒙·有德》:“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如:学习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续时间长。《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脚走, 上海县 跟着又来。并不是欺他官小,对不住他,只好挡驾;见面之后,有得同你缠。”
[得一书屋戏题]为何
为什么
[得一书屋戏题]书屋
供读书的房子
[得一书屋戏题]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