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原文
大阅戊寅画像斯,据鞍英俊俨须眉。
而今下马入斋者,白发相看疑是谁。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诗词问答
问: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七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参考注释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大阅
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 西园 。”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 并城 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 天聪 七年, 太宗 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 顺治 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戊寅
六十甲子第十五位
自戊寅年。(此指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清· 袁枚《祭妹文》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画像
(1) 肖像
巨幅画像
(2) 画成的人像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据鞍
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后汉书·马援传》:“ 援 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清 钱谦益 《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 俞锷 《醉歌行》:“据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饮话滔滔。”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英俊
(1) 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须眉
(1)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曹雪芹《红楼梦》
(2) 胡须和眉毛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下马
(1) 从马上下来
我为了减轻马的负载宁愿下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或工作项目中止进行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新衙门行宫杂咏书怀·其三]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