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刑部侍郎乔公诗】作者:徐铉 朝代:唐代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原文
举世重文雅,夫君更质真。
曾嗟混鸡鹤,终日异淄磷。
词赋离骚客,封章谏诤臣。
襟怀道家侣,标格古时人。
逸老诚云福,遗形未免贫。
求文空得草,埋玉遂为尘。
静想忘年契,冥思接武晨。
连宵洽杯酒,分日掌丝纶。
蠹简书陈事,遗孤托世亲。
前贤同此叹,非我独沾巾。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诗词问答
问:哭刑部侍郎乔公诗的作者是谁?答:徐铉
问: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哭刑部侍郎乔公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徐铉的名句有哪些?答:徐铉
全唐诗:卷756-47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参考注释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重文
异体字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夫君
(1) 旧时妻对夫的尊敬亲爱称呼
(2) 朋友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淄磷
“涅而不淄”与“磨而不磷”的略语。谓染而不黑,磨而不薄。喻操守。坚贞。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淄磷谢清旷,波薾惭贞坚。”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洗炼》:“犹鑛出金,如铅出银。超心鍊冶,絶爱淄磷。”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凡尔束躬於圭璧,谅无玷跡於淄磷。”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词赋
词和赋的合称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离骚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封章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诤臣
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 * 通·谏诤》引《孝经》:“天子有諍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諍臣杜口为冗员,諫鼓高悬作虚器。”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 段氏 就是这样极其精审地进行研究工作的。他是 许氏 的功臣,又是 许氏 的诤臣。”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襟怀
胸襟;胸怀;心胸
襟怀坦白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道家
先秦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标格
风范、品格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古时
过去了的时代,系指古代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逸老
(1).指遁世隐居的老人。《晋书·隐逸传·伍朝》:“﹝ 伍朝 ﹞诚 江 南之奇才,丘园之逸老也。”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访菊佳种》:“香阜位置於地宜,逸老相对与人合。” 郁达夫 《读史梧冈<西青散记>》诗:“逸老 梧冈 大有情,一枝斑管泪纵横。”
(2).犹养老。使老年人安乐。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五:“ 范文正 公在 杭州 时,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 洛阳 ,树园圃,以为逸老地。”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遗形
(1).超脱形骸,精神进入忘我境界。《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 李善 注:“《庄子》云: 仲尼 问於 颜回 曰:‘何谓坐忘?’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於大道,此谓坐忘。’ 司马彪 曰:‘坐而自忘其身。’” 晋 陆机 《王子乔赞》:“遗形 灵岳 ,顾景忘归。” 明 袁宏道 《答梅客生书》:“朋友则有一二小官,斋郎典客之类,絶口不谈朝事者,其胸中又无一段先入意见为主,僕遂得遗形纵古,不相妨碍。”
(2).道教指尸解登仙。 晋 陆云 《登遐颂》:“ 梅公 指景,有皇遗形。” 唐 岑文本 《京师至德观法王孟法师碑铭序》:“以 贞观 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遗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 宋 梅尧臣 《长歌行》:“遗形得极乐,昇仙上玉京。”
(3).遗体,遗骸。《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是名 如来 ,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象。”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译经二·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今观 畏 之遗形,渐加缩小。”
(4).指遗留下来的形貌。形体、形式。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英 皇 。” 晋 潘岳 《杨仲武诔》:“临穴永诀,抚櫬尽哀。遗形莫绍,增慟余怀。” 唐 高适 《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思壮志於冥寞,问遗形於荆杞。” 金 元好问 《大室同希颜赋》诗:“壮哉 崧维岳 ,盘盘上窈冥。中天瞻巨镇,元气有遗形。”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最早的叙事歌是最古的民歌的遗形。”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埋玉
(1).埋葬有才华的人。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梁书·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唐 宋之问 《祭杜学士审言文》:“名全每困於鑠金,身没谁恨其埋玉。” 宋 陆游 《傅正议墓志铭》:“公虽埋玉有餘馨,印授三品告诸冥。”
(2).埋葬女子。《花月痕》第二回:“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於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之所。”
(3).祭神的一种仪式。 唐 李峤 《汾阴行》诗:“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忘年
(1).忘记年月。《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於无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结 《无为洞口作》诗:“洞旁山僧皆学禪,无求无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独松》诗:“上友不羈云,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禰衡 有逸才,少与 孔融 交。时 衡 未满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传》:“ 宽 当时位望,又与 大师 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 宋 苏辙 《追和张 * 道赠别绝句一首》引:“是时, 张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愿意永远和你做一个忘年的朋友。”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冥思
(1).没有根据的空想。 明 陆垹 《篑斋杂著·太极存疑》:“其不善学者,遂至冥思妄想,以求所谓太极於天地万物之先。”
(2).苦思,用心思考。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吾冥思之,穷鞫之,殆有两因:凡人之性,常非能以现境界而自满足者也。”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连宵
〈方〉∶连夜
家家户户连宵打场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杯酒
(1).一杯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未尝衔盃酒,接慇懃之欢。”
(2).指饮酒。《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盃酒间可解。”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分日
(1).半日。《司马法·严位》:“凡战,三军之戒,无过三日,一卒之警,无过分日。”
(2).犹逐日。 唐 王维 《寒食城东即事》诗:“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丝纶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羣后。” 唐 杨炯 《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虔奉丝纶,躬亲政事。”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奉丝纶来报里阎,访贤才作楫济艰。”
(2).钓丝。 唐 无名氏 《渔父》词:“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 宋 张先 《满庭芳》词:“金钩细,丝纶慢捲,牵动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笑满船空载明月,下丝纶不愁无处。” 胡惠生 《赠王亦梅》诗:“ 西湖 风景好,何日理丝纶。”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椀赋》:“緼丝纶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简书
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诗·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朱熹 集传:“简书,戒命也。”《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 邢 以从简书。”《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又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 翳 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於筒中,告生曰:‘有急发视之。’” 唐 钱起 《送李评事赴潭州使幕》诗:“谩説简书催物役,遥知心赏缓王程。” 宋 王安石 《答林中舍启》二:“去德不远,向风诚勤,日有简书之烦,久无竿牘之献。” 清 恽敬 《北山说》:“今日简书曰某也税於某,则驱车从之;明日简书曰某也税於某,则驱车从之。”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陈事
(1).叙事。《韩非子·二柄》:“为人臣者,陈事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一本作“陈而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刘琨 劝进, 张骏 自序,文致耿介,并陈事之美表也。”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僕如读 杜子 七言诗,爱其陈事切实,布词沉著,鄙心窃效之。”
(2).旧事;往事。 前蜀 韦庄 《鄜州留别张员外》诗:“ 三楚 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 宋 梅尧臣 《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诗:“便嗟陈事日侵汩,虽欲数面曾无期。” 清 陈维崧 《送入我门来·丙辰除夕雪用草堂原韵柬里中数子》词:“一年陈事腾腾去,被玉兔金蟆晓夜催。”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遗孤
父母双亡的儿童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世亲
指世代的亲戚关系
我们两家是世亲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前贤
前代的贤人或名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单豹 养於内而丧外, 张毅 养於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西邻弔罢东邻贺,歌哭前贤较有情。”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十一:“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哭刑部侍郎乔公诗]沾巾
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汉 张衡 《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雁门 ,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愚沾巾宿草,无媿抽毫。” 清 汪懋麟 《朝采投诗慰余秋怀迭韵为答》:“凉雨何分旧与新,每逢摇落欲沾巾。”
唐代,徐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