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九十三首】作者:释梵琮 朝代:宋代
[偈颂九十三首]偈颂九十三首原文
今朝十月半,批判是公案。
达磨不会单传,夫子不会一贯。
老聃不会无为,洞宾不会煅炼。
长老不会说禅,衲僧不会穿线。
万象光中容易度,一毫头上最难逢。
半夜玉兔怀胎,天明金鸡生卵。
养得凤凰儿,百鸟不敢看。
踏折梧桐枝,飞去天崖畔。
招手唤归来,云中得相伴。
饮啄皆自然,一切总成见。
凤凰儿,凤凰儿,被阎老子索饭钱。
如何支遣,但对他点头三下,依实供款。
[偈颂九十三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九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梵琮
问:偈颂九十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梵琮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梵琮
[偈颂九十三首]参考注释
[偈颂九十三首]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偈颂九十三首]十月
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偈颂九十三首]批判
(1) 批示审断
批判案件
(2) 评论;对于是非的判断
批判罪恶
(3) 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
批判错误言行
[偈颂九十三首]公案
(1) 指官吏审理案件时用的桌子
令人排好公案,预备人犯来时在神前审讯。——沈从文《新与旧》
(2) 官府处理的案牍。后来指疑难案件,泛指有纠纷或离奇的事情
今来公案,见在户部,可以取索案验。——宋· 苏轼《辨黄庆基弹劾剳印子》
府尹也巴不得了结这段公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偈颂九十三首]达磨
见“ 达摩 ”。
[偈颂九十三首]不会
(1).不领会;不知道。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 毛 *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偈颂九十三首]单传
(1)
(2) 几代都只有一个儿子传宗接代
(3) 旧指只受一个师傅或一个流派所传授,不杂有别的流派
[偈颂九十三首]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偈颂九十三首]一贯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偈颂九十三首]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偈颂九十三首]煅炼
(1).谓冶炼;铸造。 元 张宪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金神起持水火齐,煅炼阴阳结精鋭。”
(2).烧熬。《朱子语类》卷一○七:“但恐如草药煅炼得无性了,救不得病耳!”
(3).修炼,磨炼;烧炼。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终不脱腥羶臭秽,煅炼就地水火风。”《红楼梦》第一回:“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
(4).琢磨诗文,以臻精美。 宋 陆游 《岁暮遣兴》诗:“新诗煅炼功何似,问着衰翁自不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至於辞语刻琢精丽,殆煅炼而成者歟。” 明 唐寅 《<作诗三法>序》:“为句之法,在模写,在剪裁……煅炼之,欲如制药必极其精。”
(5).谓以逼供等高压手段,陷人于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林复》:“ 復 乃挺身白尹,乞任其事。讫就煅炼成罪,当流海外,因寓客舶以往。”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其时当事者,或以煅炼之法行其调停,或以调停之法行其煅炼。”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公子羞且怒,执 乔 送太守,谓某以妖术惑人,煅炼成狱, 乔 居犴狴。”
[偈颂九十三首]长老
(1) 年纪大的人
(2) 对和尚的尊称
小长老
[偈颂九十三首]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黄滔 《上李补阙》诗:“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偈颂九十三首]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偈颂九十三首]中容
传说中的古国名。《吕氏春秋·本味》:“ 中容 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中容 之国, 帝俊 生 中容 。 中容 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羆。”
[偈颂九十三首]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苏轼 《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如今 韩生 吉帖婚书,并无一毫虚谬。”《镜花缘》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屡要学剑,奈教师此道不精,不过敷衍教了两个势子,却是一毫无用。”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便把恼恨搁在一旁,脸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偈颂九十三首]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偈颂九十三首]半夜
(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偈颂九十三首]玉兔
(1)
(2) 月宫里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东升
[偈颂九十三首]怀胎
身怀有孕
[偈颂九十三首]天明
天亮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偈颂九十三首]金鸡
(1).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 扶桑山 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 唐 韩愈 《桃源图》诗:“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白雪遗音·九连环·五更》:“金鸡报晓咿呀哟,五更噯。”
(2).一种金首鸡形。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三国典略》:“ 齐 长广王 湛 即皇帝位,於南宫大赦,改元。其日将赦,库令於殿门外建金鸡。 宋孝王 不识其义,问於元禄大夫 司马膺之 :‘赦建金鸡,其义何也?’ 膺之 曰:‘案《海中星占》曰:天鸡星动,当有赦。由是帝王以鸡为候。’”《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絳幡长七尺,承以綵盘,维以絳绳。将作监供焉。击掆鼓千声,集百官、父老、囚徒。”因用为大赦之典。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浮生逐马蹄,遇的是山精木魅,何日里蒙雨露赦金鸡。” 清 周亮工 《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卒蒙金鸡之恩,不作 玉门 之客。”
(3).即锦鸡。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禽·锦鸡》:“锦鸡,又名金鸡,形如小雉, 湖南 北亦有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州 蛮﹞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
(4).传说中的 太山 之灵。古时为瑞物,以为声教昌明则金鸡现。《太平御览》卷九○二引《周易是谋类》:“ 太山 失金鸡, 西岳 亡玉羊。” 郑玄 注:“金鸡、玉羊,二岳之精。”《隋书·律历志中》:“宁止蛇或乘龙,水能沴火,因亦玉羊掩曜,金鸡丧精。”
(5).比喻太阳。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卷十一引《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玉兔金鸡疾似梭,堪嘆光阴有几何?”
(6).佛教用以譬喻 达摩 的谶语。谓佛法东来。《景德传灯录·道一禅师》:“西天 般若多罗 ,记 达摩 云: 震旦 虽阔无别路,要假姪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颗米,供养十方罗汉僧。”
[偈颂九十三首]凤凰儿
亦作“ 凤皇儿 ”。1.即凤雏。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参见“ 凤雏 ”。
(2).绣有凤凰花饰的丝织品。如缠头、衾褥等。 唐 施肩吾 《抛缠头词》诗:“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皇儿。” 南唐 李煜 《临江仙》词:“炉香闲裊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偈颂九十三首]百鸟
各种禽鸟。《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天美 禹 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偈颂九十三首]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偈颂九十三首]梧桐
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偈颂九十三首]崖畔
(1).山崖边。《水浒传》第九七回:“忽见崖畔树林中,走出一个樵者。”
(2).界限,边际。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三:“譬彼造化,抗无崖畔,封疆画界,事利任难。”
[偈颂九十三首]招手
举起手来上下摇动,示意叫人过来或表示打招呼
[偈颂九十三首]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偈颂九十三首]云中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 王子乔 ,参驾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词:“云中鼓吹,游徧 蓬莱 。”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宋 严参 《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 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 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 (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汉 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韩非子·喻老》:“故虽有 代 、 云中 之乐,超然已无 赵 矣。”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诗之二:“知有 冯唐 论将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梦泽 。《左传·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济 江 ,入于 云中 。” 杜预 注:“入 云梦泽 中。” 杨伯峻 注:“传説 云梦泽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梦 。”
[偈颂九十三首]相伴
在一起,在一块
多年相伴
[偈颂九十三首]饮啄
(1).饮水啄食。语本《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蘄畜乎樊中。” 成玄英 疏:“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於林籟,岂企羡於荣华!”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2).引申为吃喝,生活。 唐 李益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诗:“何事逐豪游,饮啄以羶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刘山甫 亦蒙 夏生 言示五年行止,事无不验,盖饮啄之有分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之二:“饮啄依朋友,湖山本性情。”
(3).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南史·沉约传》:“﹝ 沉警 ﹞无进仕意,谢病归…… 警 曰:‘使君(指 谢安 )以道御物,前所以怀德而至,既无用佐时,故遂饮啄之愿尔。’” 唐 元结 《喻瀼溪乡旧游》诗:“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谢树琼 《咏怀》:“腹中虽饥馁,饮啄犹自閒。”
[偈颂九十三首]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偈颂九十三首]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偈颂九十三首]成见
定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
消除成见
不要抱成见
[偈颂九十三首]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偈颂九十三首]阎老
同“ 阎罗 ”。 唐 寒山 《诗》之二八五:“劝你休去来,莫恼他 阎老 。”
[偈颂九十三首]子索
只得;只须。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避不的登山驀岭,便子索回首问前程。”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赤紧在他心投下,子索伏低且做小。” 明 冯惟敏 《上小楼·咏焦山郭次甫五岳游囊六物》套曲:“想起那阴阳未剖,无声无臭,俺子索妙契天机,静与天居,动与天游。”
[偈颂九十三首]饭钱
吃饭吃菜而应付的费用。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第二监狱里的饭,虽然没有今天中午我请你的那家馆子里的那么好,但是饭钱可以不付的。”
[偈颂九十三首]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偈颂九十三首]支遣
(1).使用。 宋 苏轼 《乞将损弱米贷与上户令赈济佃客状》:“不惟乘此飢年,人户闕食,优加賑济,又使官中却得新好白米充军粮支遣。”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程途怕远,只要钱支遣。”
(2).费用。 宋 岳飞 《奏画守襄阳等郡营田札子》:“就拨 江西 、 湖南 粮斛,朝廷支降券钱为一年支遣,候营田就绪,军储既成,则朝廷无餽餉之忧,进攻退守皆兼利也。” 宋 文天祥 《回祕书巽斋欧阳先生》:“先生儻乏支遣,不妨更质钱用,第常使可赎足矣。”
(3).排遣。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不争我病势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难支遣。”
(4).调遣,派遣。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听说 黄桥 吃紧, 太远 特地派我住到这里,随时听候 陈总指挥 的支遣。”
[偈颂九十三首]点头
快速地向前低头;作为 表示而向前低头
[偈颂九十三首]依实
(1) 顺从;同意
老太太见说得有理,就依实了
(2) 如实;照实
要依实说,不要说谎
(3) 着实
那老头儿依实吃了两三个饽饽,一声儿不言语的,就着菜吃了三碗半饭。——《儿女英雄传》
[偈颂九十三首]供款
指供词。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事上》:“结解公事,惟凭供款,又安信其果无飜异乎?”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治狱》:“故凡罪供款,必须事事著实,方可凭信。”《宋史·刑法志三》:“或以追索未齐而不问,或以供款未圆而不呈。”
宋代,释梵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