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_黄滔 | 唐代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作者:黄滔 朝代:唐代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原文

去违知己住违亲,欲发羸蹄进退频。
万里家山归养志,数年门馆受恩身。
莺声历历秦城晓,柳色依依灞水春。
明日蓝田关外路,连天风雨一行人。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诗词问答

问: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的作者是谁?答:黄滔
问: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黄滔的名句有哪些?答:黄滔

全唐诗:卷705-5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参考注释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违亲

不侍奉父母。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安国 违亲,悠悠我思。” 清 陈梦雷 《己未入都江干留别诸同学》诗:“病拟 王维 终负国,檄慙 毛义 竟违亲。”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进退

(1) 前进和后退

进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进退无颜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进退维谷

(2)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指言行适度

不知进退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家山

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养志

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及 光武 即位,乃之 琅邪 劳山 ,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唐 薛逢 《邻相反行》:“东家西家两相誚,西儿笑东东又笑。西云养志与荣名,彼此相非不同调。” 元 蒋子正 《山房随笔》:“ 许平仲 衡学问、文艺为世所尊,称为夫子,人目为 许先生 。养志不仕,有《辞召命诗》……可以观其志矣。”

谓奉养父母能顺从其意志。《孟子·离娄上》:“若 曾子 ,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 曾子 者,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同知枢密院安焘乞外郡不许批答》之一:“夫荣亲莫大於功名,养志不专於甘旨。”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体养志以娱亲兮,驾言返於故閭。”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门馆

(1) 旧称家庭教师

(2) 官僚、贵族等大户人家专门给门客居住的地方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受恩

受到恩惠。 汉 刘向 《说苑·复恩》:“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受恩益大,顾己益轻。”《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料想 安公子 在 十三妹 跟前受恩深重,也断没个不允之理。”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 白居易 《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 王逢 《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

(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 琼英 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秦城

指 秦 长城 。 清 黄景仁 《拟饮马长城窟》诗:“秦城苍苍 汉 月白,秋风饮马城边窟。”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明日

明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蓝田

陕西省西安市辖的县。位于渭河平原南沿,人口53万。为[蓝田猿人]骨化石发现地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外路

外地的

外路货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连天

(1) 持续许多天

连天连夜

连天赶路

(2) 连续不断

叫苦连天

(3) 与天相连,比喻非常高的样子

水连天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一行人

犹一伙人;一干人。《宣和遗事》前集:“ 北京 留守 梁师宝 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 马安国 一行人,担奔至京师。”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四折:“你一行人都跪下者:听我判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老爷太太辞过亲友,拜别祠堂,便择了个长行吉日,带领里外一行人等,起身南下。”

,

  • 【黄朝散挽诗】_朱长文 | 唐代
  • 【黄朝散挽诗】_朱长文 | 唐代 >> 【黄朝散挽诗】_朱长文 | 唐代...

  • 【自黔中归新安】_李频 | 唐代
  • 【自黔中归新安】_李频 | 唐代 >> 【自黔中归新安】_李频 | 唐代...

  • 【燕子楼】_关盼盼 | 唐代
  • 【燕子楼】_关盼盼 | 唐代 >> 【燕子楼】_关盼盼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