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句为玄象上人】作者:何吾驺 朝代:明代
[拈句为玄象上人]拈句为玄象上人原文
蕤宾有跃铁,枯铜发逸响。
夙因固甚微,握手动前想。
冥濛千载间,解衣认指掌。
屡劫昧尘沙,真形宁有两。
偶展白也诗,至人洞玄象。
无心道自尊,揽镜照孤尚。
一语发心花,空即是色相。
[拈句为玄象上人]诗词问答
问:拈句为玄象上人的作者是谁?答:何吾驺
问:拈句为玄象上人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何吾驺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驺
[拈句为玄象上人]注释
1. 押词韵第二部
[拈句为玄象上人]参考注释
[拈句为玄象上人]蕤宾
(1).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合称律吕。蕤宾属阳律。《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其音徵,律中蕤宾。” 郑玄 注:“蕤宾者应钟之所生,三分益一,律长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仲夏气至,则蕤宾之律应。”
(2).古人律历相配,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适应,谓之律应。蕤宾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农历五月。《国语·周语下》:“四曰蕤宾。” 韦昭 注:“五月,蕤宾。”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颸。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龙集荒落,律纪蕤宾。”
(3).指代农历五月端午节。《全元散曲·迎仙客·五月》:“结艾人,庆蕤宾,菖蒲酒香开玉樽。”《水浒传》第十三回:“时逢端午,蕤宾节至, 梁中书 与 蔡夫人 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
[拈句为玄象上人]跃铁
指披铁甲的战马。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腾跃铁歕金之骑,犯前茅而扼其喉。” 陈熙晋 笺注:“马以铁为甲,故曰跃铁。”
[拈句为玄象上人]逸响
(1).奔放的乐音。《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元 张简 《初夏偶成》诗:“鸣琴发逸响,嘉树含清辉。”
(2).指雄浑奔放的诗文。《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缀 平臺 之逸响,采 南皮 之高韵。” 李善 注:“逸响,谓 司马相如 之文。”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一时作者,深沉鬱于泉渊,逸响振于金石,英华奋发,波澜浩荡,笔有餘力,文无竭源。”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在韵言则有 屈原 起于 楚 ,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絶一世。”
[拈句为玄象上人]夙因
前世因缘;前世的根源。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有缘千里能相见,这其间夙因不浅,看锦帐流香度百年。”《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郑老爹 迎了出来,翁婿一见,才晓得就是那年回去同船之人,这一番结亲,真是夙因。”《黑籍冤魂》第二四回:“问:‘转世后復须食烟乎?’曰:‘然。是有夙因,哪得不吸?’”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 关羽 、 岳飞 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一是前世已造夙因,如 岳飞 ;一是死后使他成神,如 关羽 。”
[拈句为玄象上人]握手
通常用于会见或告别时,两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后两手上下轻轻摇动,以表示友谊、热情、良好祝愿,或慰问,或仅系一种礼节
[拈句为玄象上人]冥濛
幽暗不明。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濛,丹巘被葱蒨。”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诗:“游人夜到 汝阳 间,夜色冥濛不解颜。” 元 汤式 《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上居》曲:“近睹着 扶桑 野阳乌闪烁,遥认着 蓬莱山 烟靄冥濛。”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青冢无草木》:“ 昭君 墓, 嘉禾 曹秋岳 先生尝至,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濛作黱色,古云青冢。”参见“ 冥蒙 ”。
[拈句为玄象上人]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拈句为玄象上人]解衣
(1).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为溉园。”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盖受《书》於 东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华 ,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玉 见他不应,便伸手替他解衣,刚解开钮子,被 袭人 将手推开,又自扣了。”
(2).见“ 解衣推食 ”。
[拈句为玄象上人]指掌
(1).比喻事理浅显易明或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朱熹 集注:“指其掌,弟子记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舒梁阿三公远见》:“尝见 梁文庄 诗正 掌户部时上疏稿,核计度支盈絀,如在指掌。”
(2).比喻事情容易办。语出《礼记·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蜀 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今我伐之,如指掌耳。”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辽史·太宗纪下》:“非 汴州 炎热,水土难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
(3).手指和手掌。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文则琳琅堕於笔端,武则鉤铬摧於指掌。”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是犹闢滔天之源,激不测之流,塞之以撮壤,障之以指掌也。”
(4).抵掌,击掌。 汉 徐干 《中论·谴交》:“然掷目指掌,高谈大语。” 晋 道恒 《释驳论》:“或指掌空谈,坐食百姓。”《明史·奸臣传·马士英》:“ 大鋮 掀髯指掌,日谈兵, 国安 甚喜。”
[拈句为玄象上人]尘沙
(1).尘埃与沙土。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疾风千里兮吹尘沙。” 元 虞集 《城东观杏花》诗:“緑水满沟生杜若,暖云将雨少尘沙。”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诗十七:“寒流随风漫大地,午夜里风怒号飞卷尘沙。”
(2).喻污浊,战乱。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遥望 天寿山 ,犹在浮云间。长叹未及往,尘沙没中原。” 蔡有守 《送陈树人居若明之日本》诗:“乡邦回首尘沙恶,一往夷嵎欲几年。”
(3).犹尘世。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不嗟门外尘沙苦,只觉壶中岁月长。” 宋 王安石 《蒙城清燕堂》诗:“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拈句为玄象上人]真形
本来的形象;真实的形体或形象。 唐 刘禹锡 《摩镜篇》诗:“山神祅气沮,野魅真形出。” 宋 苏轼 《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怎见得是龙?须得吾见真形,方可信。”
[拈句为玄象上人]白也
白,指 唐 诗人 李白 ;也,助词,无义。语出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后因用作 李白 的代称。 郁达夫 《寄曼陀长兄》诗:“书剑飘零伤 白也 ,英雄潦倒感黄金。”
[拈句为玄象上人]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2).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论》:“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机 曰:“体尽於圣,德美之极,谓之至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夫 郑 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人,犹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拈句为玄象上人]玄象
天象。谓日月星辰在天所成之象。《后汉书·郅恽传》:“ 惲 乃仰占玄象。” 唐 吴筠 《高士咏·严子陵》:“紫宸同御寝,玄象验客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深识玄象,常夜起观星。”
[拈句为玄象上人]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拈句为玄象上人]自尊
自我尊重
[拈句为玄象上人]揽镜
持镜;对镜。《晋书·王衍传》:“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 导 曰:‘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答实之》词:“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揽镜华髮,据鞍髀肉,蹉跎岁月,何以为情。”
[拈句为玄象上人]发心
(1).动念。《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乃幸左顾存恤,发心惻隐显至诚,纳以嘉谋,语以至事,虽亦不敏,敢不諭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纔一发心,暗中神明便知。”
(2).特指萌动善心。《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时 阿难 既闻仏语,遂即发心离諦,受已归依。”《法苑珠林》卷七一:“人有见者,发心止恶,竟投钱物布施。”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我这里跪在大街,望着那发心的爷娘每拜。”
(3).发自内心。《三国志·魏志·孙礼传》:“ 礼 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
(4).开心。 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说谎》套曲:“走来的不发心,燋的方见次第。”
(5).犹决意。 宋 刘克庄 《解连环·甲子生日》词:“已发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水浒传》第三二回:“只是 武松 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 二龙山 落草避难。”《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他既发心待去,偺等收完了秋,头口闲了,收拾盘缠,你俩口儿可去不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我国教育所以不能普及者,由于文字太难,本党发心研此问题,务必製出一种新文字,以便学界。” 艾芜 《荣归》:“两年前发心要做的事情,如今已像秋天的禾稻一般,成熟在眼前、足的下边了。” 许杰 《<明日的文学>自序》:“我之想发心写这一本东西,或者是我的忏悔。”
(6).佛教语。谓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亦泛指许下向善的心愿。《法华经·从地涌出品》:“从谁初发心,称扬何佛法?”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明寺》:“﹝夹紵佛像﹞每夜行绕其座,四面脚跡,隐地成文。於是士庶异之,咸来观瞩。由是发心者,亦復无量。” 唐 刘长卿 《秋夜有怀高三十五适兼呈空上人》诗:“吾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遂发心。”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我做番将有名声,六韜三略不曾闻,本待发心吃斋去,则是无处买麵巾。”《红楼梦》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拈句为玄象上人]即是
(1).如此。《庄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2).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无。”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知之真切篤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拈句为玄象上人]色相
(1) 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
我们可以从这块玉的色相上断定它是块好料
(2) 如日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的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
(3) 佛教指事物的形状外貌
无边色相,圆满光明
(4) 后来也指女子的姿色容貌
利用色相从事犯罪活动
何吾驺,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