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竹有笋】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新种竹有笋]新种竹有笋原文
此君非俗物,今岁有佳儿。
径密无人见,僧来报客知。
西家应满地,上番欲横枝。
添得清声未,君听风雨时。
[新种竹有笋]诗词问答
问:新种竹有笋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问:新种竹有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几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几
[新种竹有笋]曾几新种竹有笋 书法图
新种竹有笋书法作品
[新种竹有笋]参考注释
[新种竹有笋]此君
《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新种竹有笋]俗物
(1).对世俗庸人的鄙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嵇 、 阮 、 山 、 刘 在竹林酣饮, 王戎 后往。 步兵 曰:‘俗物已復来败人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沙汀 《困兽记》四:“便是现在,她也并不满意他的,认为他只是一个穿着漂亮、毫无教养的俗物。”
(2).不高雅的物品。 宋 苏轼 《与徐得之书》之八:“ 得之 晚得子,闻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为贺,所用石砚一枚送上,须是学书时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为妇之始,用这些俗物,非礼也。”
(3).通俗的东西。《红楼梦》第五十回:“众人都道:‘也要做些浅近的俗物才是。’ 湘云 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絳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
[新种竹有笋]今岁
指今年
今岁是个丰收年
[新种竹有笋]佳儿
(1).好儿子,称心的儿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张苍梧 是 张凭 之祖,尝谓 凭 父曰……‘汝有佳儿。’” 唐 司空曙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诗:“ 张冯 本名士, 蔡廓 是佳儿。”《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这 安老爷 此番出京……重归故里,再见乡关,况又保全了一个佳儿,转添了一个佳妇。”
(2).聪明的孩子。《宋史·曹琮传》:“ 琮 幼时,从主入禁中, 太宗 置膝上,拊其背曰:‘ 曹 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桓帝》:“能问父优劣,亦是佳儿。”
[新种竹有笋]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新种竹有笋]来报
佛教语。谓来世的果报。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论》:“徵昔因则如见往业,覈当果则已示来报。”
[新种竹有笋]上番
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三:“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仇兆鳌 注:“《杜臆》:‘种竹家初番出者壮大,养以成竹,后出渐小,则取食之。’ 赵 注:‘上番,乃 川 语。’”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清 赵翼 《杨舍寓斋平池中荷花一夕大雨众蕊皆淹》诗:“竹非上番笋,茶已第二纲。”
谓轮替值勤。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终》:“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大内》:“小园子、快行、亲从、輦官、黄院子、内诸司司属人员等上番者,俱聚于廊廡,祗候服役。”《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閲於场,又以一丁朝夕供送。”
[新种竹有笋]横枝
(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若从七佛至此 璨 大师,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作此诗》:“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禪宇谓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谓之横枝。”
(2).谓无端,无缘无故。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怎当那横枝罗惹,不许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声·双调五供养·穷客程》:“冷落孤帷谁问当,谁问当?那一日不断肠,谁承望横枝一万桩?”
(4).梅花的一种。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緑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夏承焘 笺校:“緑萼、横枝皆梅别种。”
[新种竹有笋]清声
(1).清亮的声音。 汉 扬雄 《太玄赋》:“听 * 之清声,观 宓妃 之妙曲。” 宋 梅尧臣 《秋日咏蝉》:“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明 梁辰鱼 《啄木儿·题闺中女郎》套曲:“听清声如柳外雏鶯。”
(2).清美的声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奉礼终没,休矣清声。” 唐 元稹 《遣病》诗:“ 李三 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明 杨慎 《贞靖李君阡赞》:“绍两 冯 之清声,戞二 陶 之玄韵。”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予读是文,觉 彭公 之直节清声固令人有生不同时之慨,而 山公 之风趣亦藉可想见矣。”
(3).谓疾促之声。《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新种竹有笋]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宋代,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