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作者:周弼 朝代:宋代
[感事]感事原文
书剑悠悠屡变迁,老谙多故始知天。
汗青每愧抛长日,发白无由逐少年。
暮雨暗消江岸柳,晓霜初透野池莲。
此心悬解何须语,人问惟应一指禅。
[感事]诗词问答
问:感事的作者是谁?答:周弼
问:感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弼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弼
[感事]周弼感事 书法图
感事书法作品
[感事]参考注释
[感事]书剑
(1).书和剑。 唐 许浑 《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唐 温庭筠 《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 金 马定国 《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 张素 《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
(2).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 唐 孟浩然 《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宋 司马光 《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 元 汤式 《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 清 方文 《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閒。”
[感事]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感事]变迁
事物的变化转移
时代变迁
环境的变迁
且地学之家,历验各种僵石,知动植庶品,率皆地有变迁。——〔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感事]多故
(1).多变乱,多患难。《国语·郑语》:“ 桓公 ……问於 史伯 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 韦昭 注:“故,犹难也。”《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及 吕后 时,事多故矣,然 平 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昔以中州多故,旧邦丧乱。随侍先臣,远庇有道,爰客逃难,求食而已。” 唐 常衮 《授李忠臣右仆射制》:“往者寇孽乱常, 关 洛 多故,爰奋其旅,以先启行。”《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你们两个切切不可拘定了《左传》上的‘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这两句话。那 晋 太子 申生 ,原是处在一个家庭多故的时候,所以他那班臣子纔有这番议论。”
(2).多诡诈。《淮南子·主术训》:“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 高诱 注:“故,诈。”
[感事]汗青
(1)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借指史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感事]长日
(1).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郑玄 注:“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 孔颖达 疏:“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北周 庾信 《周圆丘歌》之八:“乘长日,坏蛰户。” 倪璠 注:“又按《月令》‘仲夏’云:‘是月也,日长至。’《正义》曰:‘长至者,谓此月之时日长之至极。太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长至也。’”一说指冬至。《孔子家语·郊问》:“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王肃 注:“ 周 人始以日至之月。冬日至而日长。”参见“ 长至 ”。
(2).漫长的白天。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令狐 相进 李远 为 杭州 。 宣宗 曰:‘比闻 李远 诗云:“长日唯销一局碁”,岂可以临郡哉!’” 宋 徐玑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緑阴。” 鲁迅 《彷徨·示众》:“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3).指整天、终日。 明 陈大声 《粉蝶儿·富文堂宴赏》套曲:“闲将緑綺弹,静把《黄庭》註;兰汤新浴,长日一尘无。” 明 袁宏道 《致兰泽云泽叔》:“身非木石,安能长日折腰俯首,去所好而从所恶。”
(4).平时,经常。 唐 杜甫 《泛江》诗:“长日容杯酒,深江浄綺罗。” 清 吴伟业 《避乱》诗:“长日频云乱,临时信孰传。”
[感事]发白
缺色的,如灰的颜色的,死白的,苍白的
吓得嘴唇发白
[感事]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感事]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感事]雨暗
言阴雨时天色昏暗。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 宋 苏轼 《南歌子·寓意》词:“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元 赵孟頫 《次韵观复表兄见简》之二:“泥深妨步屟,雨暗只空村。”
[感事]悬解
(1).谓解除束缚。 晋 左思 《吴都赋》:“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
(2).犹了悟。《太平广记》卷七二引 唐 张读 《宣室志·袁隐居》:“校其年月日,亦符九十三之数,岂非悬解之妙手乎?”《旧唐书·方伎传·神秀》:“吾度人多矣,至於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引》:“其特见罔弗厌余衷,而微辞眇论,亦间有未易悬解者。”
(3).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后汉书·王允传论》:“若 王允 之推 董卓 而引其权,伺其閒而敝其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
[感事]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感事]一指禅
见“ 一指头禪 ”。
周弼,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