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东林寺】_芮烨 | 宋代

【东林寺】作者:芮烨 朝代:宋代

[东林寺]东林寺原文

修竹长林罗水车,梵王家近葛仙宫。
耳闻清磬是非静,心领菩提名利空。
啖枣尚知前世事,拈花还遇上机翁。
抽簪若得烧丹诀,莫负扶桑半夜红。

[东林寺]诗词问答

问:东林寺的作者是谁?答:芮烨
问:东林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芮烨的名句有哪些?答:芮烨

[东林寺]参考注释

[东林寺]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东林寺]长林

(1).高大的树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南望泣玄渚,北迈涉长林。”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着我这万里羁客。”

(2).喻隐逸者的居处。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探己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明 高启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参见“ 长林丰草 ”。

[东林寺]水车

(1) 作运水用车辆(如随军用的)

(2)

(3) 旧式提水工具,用人力或畜力转动轮子,带动水斗

(4) 用水流带动轮子的旧式动力机械

(5) 古时指用于竞渡的船,也指一种战船

[东林寺]梵王家

指佛寺。 唐 陈翥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诗:“ 曲江 晴望好,近接梵王家。” 宋 范仲淹 《峻极上寺》诗:“高高人物外,犹属梵王家。” 宋 赵抃 《书院》诗:“邻舍尽金碧,一一梵王家。”参见“ 梵王宫 ”。

[东林寺]仙宫

妖精们居住的地下堡或宫殿

[东林寺]耳闻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东林寺]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东林寺]心领

套语,用于辞谢他人的馈赠或宴请等

雅意心领

[东林寺]提名

在决定人选之前提出候选人的姓名

刘贤先生已经被提名担任董事职务

提名李天先生为市长候选人

[东林寺]利空

指对市场行情不利,可能引起价格下跌的消息。也说利淡。

[东林寺]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东林寺]拈花

(1).见“ 拈花一笑 ”。

(2).绣花。《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颜色,善能描龙画凤,刺绣拈花。”

[东林寺]抽簪

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文选·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将陪告成礼,待此未抽簪。” 李善 注引 锺会 《遗荣赋》:“散髮抽簪,永纵一壑。” 唐 李深 《游烂柯山》诗:“真兴得津梁,抽簪永游衍。”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御制送诗并序》:“遗荣期入道,辞老竞抽簪。” 清 曹寅 《半轩至真州舟次即事》诗之二:“终须霖雨去,未老慎抽簪。”

[东林寺]烧丹

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 南朝 陈 徐陵 《答周处士书》:“比夫煮石纷紜,终年不烂;烧丹辛苦,至老方成。” 唐 许浑 《赠王山人》诗:“近来闻説烧丹处,玉洞桃花万树春。” 宋 陆游 《寄成都籧道人》诗:“卖药 锦城 中,烧丹 雪山 麓。” 清 赵翼 《删改旧诗作》诗之二:“笑同古炼师,烧丹穷昏昼。”

[东林寺]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东林寺]半夜

(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

  • 【谪居黔南十首】_黄庭坚 | 宋代
  • 【谪居黔南十首】_黄庭坚 | 宋代 >> 【谪居黔南十首】_黄庭坚 | 宋代...

  • 【元日二首】_冯时行 | 宋代
  • 【元日二首】_冯时行 | 宋代 >> 【元日二首】_冯时行 | 宋代...

  • 【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_梅尧臣 | 宋代
  • 【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_梅尧臣 | 宋代 >> 【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_梅尧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