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药山师子话送僧】作者:释重顯 朝代:宋代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原文
厇诉金毛师子子,栴檀林下青莎里。
置也置也威目全,一出六出眉剔起。
非拟拟,知几几,星流不问三千里。
天外风清哮吼时,为君吸尽西江水。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诗词问答
问:颂药山师子话送僧的作者是谁?答:释重顯
问: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重顯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重顯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参考注释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金毛
指佛教所谓 文殊世尊 所乘的金毛狮子。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晴空礼拜见真像,金毛五髻卿云间。” 宋 苏轼 《重请戒长老住石塔疏》:“大士未曾説法,谁作金毛之声,众生各自开堂,何关石塔之事。” 金 李遹 《狮子峰》诗:“云开正使金毛现,子细看来是石头。”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师子
(1).狮子。亦称狻麑。《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 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 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 前蜀 贯休 《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 师子吼 ”。
(3).指古 师子国 ,即今 斯里兰卡 。《南史·宋纪中·文帝》:“ 倭 、 百济 、 呵罗单 、 林邑 、 呵罗他 、 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 师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栴檀
(1).梵文“栴檀那”(candana)的省称。即檀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道安》:“雨甘露於丰草,植栴檀於 江 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亲观妙用,雕刻栴檀。” 宋 苏轼 《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栴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西游记》第八回:“佛子还来归本愿, 金禪长老 裹栴檀。” 苏曼殊 《答玛德利玛湘女士》:“復实以栴檀香屑,最能耐久。”参见“ 檀香 ”。
(2).指山茶科紫茎属一类植物。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青莎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莎,古人为诗多用之,此草根名香附子, 荆襄 人谓之莎草。” 唐 温庭筠 《齐宫》诗:“远水斜如剪,青莎緑似裁。” 清 郑燮 《细君》诗:“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机捕雀儿。” 王统照 《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一出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 、乱 齐 、破 吴 、彊 晋 而霸 越 。”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
(3).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曰:‘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5).犹一套。《景德传灯录·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药山 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摆酒唱戏,公同饯行。当中坐首席的点了一本《荆釵》,找了一出《月下斩貂蝉》,一出《独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六出
雪花的别称
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宋书·符瑞志下》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星流
银河系中以相反方向运动的两群恒星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不问
(1).不慰问。《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积,不问壹劳。”
(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曾巩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
(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 *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天外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风清
(1).谓风轻柔而凉爽。 南朝 梁元帝 《锺山飞流寺碑》:“云聚峰高,风清鐘彻。” 唐 戴叔伦 《泊湘口》诗:“露重猿声絶,风清月色多。”
(2).谓社会清平。《魏书·邢峦传》:“ 淮 外謐以风清, 荆 沔 於焉肃晏。”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哮吼
(1).野兽吼叫。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师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岩》:“虎则跳跃哮吼,怒声如雷。” 清 赵翼 《檐曝续记·西山煤》:“虎性急不耐烦,滚愈急,輙哮吼而死。”
(2).泛指大声喊叫。《西游记》第二七回:“ 孙大圣 布施手段,舞着铁桿,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3).指器物发出声响。 唐 罗邺 《早发宜陵即事》诗:“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讐拟报谁?” 宋 陆游 《圆通寺建僧堂疏》:“木鱼哮吼,千僧阁也在下风;露柱证明,九梁星直须退步。”
(4).谓声威震慑。 汉 桓谭 《新论》:“ 周亚夫 严猛哮吼,可谓国之大将。” 清 吴从先 《妓虎传》:“ 鄴下 以文章哮吼人,人目之为绣虎。”
(5).病症名。《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喘吼总括》“喘则呼吸气急促,哮则喉中有响声”注:“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参见“ 哮喘 ”。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吸尽
以类似流体被饮干那样的方式吸收(无形的东西)或使消失
吸尽稀薄而刺鼻的空气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西江
珠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云南,到广西梧州后称西江,全长2129公里
宋代,释重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