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吴王挽词】_徐铉 | 唐代

【吴王挽词】作者:徐铉 朝代:唐代

[吴王挽词]吴王挽词原文

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
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吴王挽词]诗词问答

问:吴王挽词的作者是谁?答:徐铉
问:吴王挽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徐铉的名句有哪些?答:徐铉

[吴王挽词]参考注释

[吴王挽词]土德

(1).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 。” 司马贞 索隐:“ 炎帝 火, 黄帝 以土代之。”《汉书·张苍传》:“ 苍 为丞相十餘年,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五德,言 汉 土德时,其符黄龙见,当改正朔,易服色。”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2).大地的功德。 清 金农 《客来自覃怀见饷地黄奉酬十韵》:“灵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

(3).用称帝后的功德。 明 徐渭 《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驯》诗之三:“饮啄定应歌帝力,生成何幸稟中央,千秋万岁欢无极,土德坤舆本肇祥。”

[吴王挽词]余烈

(1).犹馀威。 宋 欧阳修 《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餘烈。”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亚里士多德 者,昔身受迅雷,以霽神怒之贤王,而其餘烈,乃不能致一士之战死,咄咄不可解。”亦指残留的影响。《汉书·公孙弘传》:“臣闻 尧 遭鸿水,使 禹 治之,未闻 禹 之有水也。若 汤 之旱,则 桀 之餘烈也。”

(2).遗留下来的功绩、功业。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不能推扬先人之绪功餘烈,使人人得闻知之。” 清 顾炎武 《禹陵》诗:“餘烈犹 於越 ,分封并 杞 鄫 。”

[吴王挽词]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吴王挽词]旧恩

昔日的恩情。《汉书·宣帝纪》:“时掖庭令 张贺 尝事 戾太子 ,思顾旧恩。”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宋 梅尧臣 《答新安钱学士》诗:“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

[吴王挽词]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吴王挽词]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吴王挽词]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吴王挽词]信书

犹言信史。指纪录皇帝言行和一朝政事的“实录”。《旧唐书·宣宗纪》:“﹝ 李德裕 ﹞委国史於爱壻之手,宠秘文於弱子之身,洎参信书,亦引亲昵。”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御宴表》:“伏遇皇帝陛下永怀先烈,务广孝思。故因始於信书,俾特封於燕豆。”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置之儒馆,命以信书。”

[吴王挽词]哀挽

(1).悲痛地挽着丧车。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哀挽青门去,新阡 絳水 遥。” 仇兆鳌 注:“哀挽,挽丧车而哀慟也。”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

(2).指挽歌。 唐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诗:“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

(3).哀悼。 应修人 《灰黑的手帕》诗:“灯火上闹市,天色已近昏暗,我惘然哀挽那坠去的光辉。”

[吴王挽词]周原

(1). 周 城的原野。 周 ,地名,在 岐山 南。为 周 室之发祥地。《诗·大雅·緜》:“ 周 原膴膴,堇荼如飴。” 郑玄 笺:“ 周 之原,地在 岐山 之南。”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商调曲四》:“惟翰惟屏,膴膴於 周 原。”《史记·周本纪》“ 周 后稷 ,名 弃 ” 唐 张守节 正义:“因 太王 所居 周 原,因号曰 周 。”

(2).泛指 中国 的土地。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膴膴 周 原,茫茫 禹 壤,其竟如斯而长已矣耶?”

(3).广阔的原野。 明 何景明 《七述》:“神都天府之国,四通五达之关,繚以濬堑,袤以周原。”

[吴王挽词]铭旌

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吴王挽词]国门

(1)

(2) 旧指国都的城门,也指守护城门的小神,也指边境;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

拒敌于国门之外

(3) 比喻国家政策、规定

打开国门,大胆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吴王挽词]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吴王挽词]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吴王挽词]销魂

形容伤感或欢乐到极点,若魂魄离散躯壳。也作[消魂]

乐乐愈精愈妙了,令人销魂。——《警世通言》

,

  • 【残牡丹】_李建勋 | 唐代
  • 【残牡丹】_李建勋 | 唐代 >> 【残牡丹】_李建勋 | 唐代...

  • 【送王端公之太原归觐相公】_戎昱 | 唐代
  • 【送王端公之太原归觐相公】_戎昱 | 唐代 >> 【送王端公之太原归觐相公】_戎昱 | 唐代...

  • 【早发庐江途中遇雪寄李侍御】_朱庆馀 | 唐代
  • 【早发庐江途中遇雪寄李侍御】_朱庆馀 | 唐代 >> 【早发庐江途中遇雪寄李侍御】_朱庆馀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