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怀远人】_鲍溶 | 唐代

【怀远人】作者:鲍溶 朝代:唐代

[怀远人]怀远人原文

远道在天际,客行如浮云。浮云不知归,似我长望君。
秋至汉水高,南音何时闻。瑶草难远寄,西风气氤氲。
常恐山岳游,不反鸾凤群。无厌坐迟人,风雨惊斯文。

[怀远人]诗词问答

问:怀远人的作者是谁?答:鲍溶
问:怀远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鲍溶的名句有哪些?答:鲍溶

[怀远人]参考注释

[怀远人]远道

遥远的道路

远道而来

[怀远人]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怀远人]客行

离家远行,在外奔波。《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作》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州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唐 温庭筠 《商山早行》诗:“晨起动征鐸,客行悲故乡。鷄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明 吴骐 《感时节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客行愁道路,时事虑萧墙, 蓟 北非吾土, 秦 中亦客乡。”

[怀远人]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怀远人]知归

(1).思归。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虽復身填沟壑,犹望妻子知归。”

(2).谓知所归循、归依。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悬书有附,委篋知归。” 唐 李彦芳 《乐德教胄子赋》:“入于国学,习者由是知归;祭于瞽宗,享者于焉报本。”

(3).欲求归隐。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 浦起龙 心解:“‘知归’、‘取适’言能知归隐,薄俗便可忘忽;自取适情、万事谁堪比并。”

[怀远人]长望

远望。 汉 刘向 《九叹·忧苦》:“登山长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頽兮。” 南朝 梁 萧统 《饮马长城窟行》:“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 唐 李朝威 《柳毅》:“﹝ 薛嘏 ﹞经 洞庭 ,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於远波。”

[怀远人]秋至

秋分。《管子·轻重己》:“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

[怀远人]汉水

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怀远人]南音

(1).南方的音乐。《左传·成公九年》:“使与之琴,操南音。” 杜预 注:“南音, 楚 声。”《吕氏春秋·音律》:“ 禹 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涂山氏 之女乃令其妾候 禹 于 涂山 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高诱 注:“南方国风之音。” 唐 刘禹锡 《采菱行》:“一曲南音此地闻, 长安 北望三千里。” 明 胡侍 《真珠船·南北音》:“若南音则《孺子》、《接舆》、《越人》、《紫玉》、 吴 歈 楚 艷,以及今之戏文皆是。然《三百篇》无南音,《周南》、《召南》皆北方也。”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惧兹南音寂,时作天籟鸣。”

(2).指 虞舜 的《南风》歌。 晋 夏侯湛 《虞舜赞》:“垂拱临民,咏彼南音。”

(3).南方口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老儒 周懋官 ,口操南音,不记为何许人。”

[怀远人]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怀远人]瑶草

(1).传说中的香草。 汉 东方朔 《与友人书》:“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唐 李贺 《天上谣》:“ 王子 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鲁迅 《坟·杂忆》:“我当时的意思……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 华 国的艺苑。”

(2).泛指珍美的草。《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吕向 注:“瑶草、玉树,皆美言之。” 金 元好问 《春风来》诗:“春风来时瑶草芳,緑池珠树宿鸳鸯。” 明 袁中道 《武当》诗之二:“ 秦 敦 汉 鼎存肤骨,瑶草琼枝作鬘鬟。”

(3).被雪覆盖的草。 宋 苏轼 《蔡州道遇雪》诗:“三径瑶草合,一缾井花温。”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诸子游平山堂大雪骤至》诗:“喜胜褰瑶草,狂思倒葛巾。”

[怀远人]远寄

谓寄情于世外。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好酣饮,逾多不乱,至於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 南朝 陈 张君祖 《答庾僧渊》诗:“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

[怀远人]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怀远人]氤氲

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云烟氤氲

[怀远人]山岳

又高又大的山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

[怀远人]鸾凤

(1).鸾鸟与凤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西京杂记》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

(2).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 陈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鸞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良以安国部,金(今)喜迴鸞凤。”《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尝以神笔赐 周 飞白书曰:‘鸞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卢储 《催妆》诗:“今日幸为 秦 晋 会,早教鸞凤下妆楼。”

(5).比喻夫妇。《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鸞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岂有百岁不拆之鸞凤耶!”参见“ 鸞凤和鸣 ”。

[怀远人]无厌

(1).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 梁斌 《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

(2).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 杨倞 注:“无厌倦也。”《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乐善无厌,班赏无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 宋 苏轼 《出峡》诗:“幽寻远无厌,高絶每先上。”

不要压迫或逼迫。厌,通“ 压 ”。《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高亨 注:“《説文》:‘厌,笮也。’‘笮,迫也。’厌即压迫之压。”

[怀远人]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怀远人]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

  • 【九江暮春书事】_曹松 | 唐代
  • 【九江暮春书事】_曹松 | 唐代 >> 【九江暮春书事】_曹松 | 唐代...

  • 【别韦郎中】_张谓 | 唐代
  • 【别韦郎中】_张谓 | 唐代 >> 【别韦郎中】_张谓 | 唐代...

  • 【宿山寺】_张蠙 | 唐代
  • 【宿山寺】_张蠙 | 唐代 >> 【宿山寺】_张蠙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