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作者:宋褧 朝代:元代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原文
登车就长路,晓日照皇州。
风吹紫荆花落,那更别离忧。
咫尺天南北,想像云窗雾阁,人在古瀛洲。
粉笔校书罢,乌帽拂尘游。
出银台,心浩浩,思悠悠。
人间万事姑置,食邑素封侯。
收拾金銮遗事,记取玉壶清话,此外复何求。
勋业好看镜,绿鬓不禁秋。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 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的作者是谁?答:宋褧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宋褧的名句有哪些?答:宋褧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参考注释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长路
远路。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唯念离别苦,努力登长路。”《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只见途间一人头戴毡笠,身背皮囊,满身灰尘,是个惯走长路的模样。”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晓日
(1).朝阳。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诗:“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緑酒入金杯。” 元 郝经 《贤台行》:“晓日曈曨赤羽旗, 燕王 北面亲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誊写毕,窗纸上早已晓日曈曈了。”
(2).引申为清晨。 唐 张九龄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乐焉遂赋以诗》:“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皇州
帝都;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二:“繁霜飞玉闥,爱景丽皇州。” 唐 岑参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阑。” 前蜀 毛文锡 《柳含烟》词:“低拂往来冠盖,朦朧春色满皇州。”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鶯花三月盛皇州,锦帆随波出御沟。”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二八:“崇臺高拱壮皇州,龙眼南窥旺气收。”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吹紫
* 或笛。因箫笛多以紫竹为之,故称。 宋 梅尧臣 《历阳过杜挺之》诗:“去约河堤春柳动,与君吹紫步徘徊。”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荆花
(1).即紫荆花。观赏植物,春天开花,花紫红色,布满全枝,连成一片,烂漫如朝霞。 唐 白居易 《晚春重到集贤院》诗:“满砌荆花铺紫毯,隔墙榆荚撒青钱。” 明 谢谠 《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荆花春风正暖,知甚时腾翥,笙簧圣治,徜徉天馆。”
(2).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前蜀 贯休 《杜侯行》:“雁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烂熳开仙圃。我闻 大中 咸通 真令主,相惟大 杜 兼小 杜 。” 宋 刘克庄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诗:“伯兄廼 汉 司徒掾,季子亦 唐 行秘书。只愿荆花常烂熳,莫令瓜蔓稍稀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 坡 ( 苏軾 )对 潁 ( 苏辙 )介:‘分离累岁,多縈棣萼之怀;相聚一堂,实切荆花之喜。’”参见“ 荆枝 ”。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离忧
遭受忧愁。离,通[罹],遭遇
[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想像
设想
把原子专家们想像成长胡子的老头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云窗雾阁
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唐 韩愈 《华山女》诗:“云窗雾阁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 宋 魏夫人 《临江仙》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元 宋旡 《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三:“书满琅函祕不开,云窗雾阁锁青苔。”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粉笔
熟石膏粉加水搅拌、灌入模型后凝固成的条状物,主要用来在黑板上写字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校书
1.校勘书籍。《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 建初 中, 肃宗 博召文学之士,以 毅 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 班固 、 贾逵 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 宋 无名氏 《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 汉 有校书郎中, 三国 魏 始置秘书校书郎, 隋 、 唐 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3. 唐 胡曾 《赠薛涛》诗:“ 万里桥 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薛涛 , 蜀 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亦省称“ 校书 ”。 清 富察登崇 《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 巴金 《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诗集里也曾有不少赠校书的诗句。”参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乌帽
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
忠烈青衣乌帽。——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拂尘
掸除尘土,后专指掸尘土,驱蚊蝇的用具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红楼梦》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银台
(1).传说中 王母 所居处。《文选·张衡<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飢。”旧注:“ 银臺 , 王母 所居。”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 银臺 之鸟, 穆王 之马。” 胡之骥 注:“ 银臺 , 王母 所居之处。” 明 唐寅 《七夕赋赠织女》诗:“ 银臺 极夜留鱼钥,珠殿繁更绕凤旗。”
(2).见“ 银臺门 ”。
(3).见“ 银臺司 ”。
(4).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唐 段怀然 《挽涌泉寺僧怀玉》诗:“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掛银臺。” 五代 刘保乂 《生查子》词:“深秋更漏长,滴尽银臺烛。”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花簇银臺巧,花映金樽好。”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食邑
(1).靠封邑租税生活。《国语·晋语四》:“大夫食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东南流,逕 山桑 邑南,俗谓之 北平城 ,昔 文钦 之封 山桑侯 ,疑食邑于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斅艺斋文》:“诸侯之国,大夫以上食邑,士食田。食田者死则收之,食邑者以渐而收。”
(2).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 将兵守 景陵 二十日, 三秦 使 章平 等攻 参 , 参 出击,大破之。赐食邑於 寧秦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不则一日,来至一所在,地名 樊川 ,乃 汉 时 樊噲 所封食邑之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数百家直到万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税。”
(3). 唐 宋 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其食邑与实封有别者,如 余襄公 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对二百户是也。”参阅《宋史·职官志十》。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素封
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 张守节 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给,其利比於封君,故曰‘素封’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今 广东 市舶,公家尚收其羡以助餉。若 闽中 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谢皋羽翱》:“ 皋羽 故素封,破家为勤王。” 吴晗 《救灾必须停战》:“一位 湖南 朋友告诉我,他接到家信,亲戚朋友中有若干素封之家,都已有多人饿死。”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收拾
(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金銮
(1).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 前蜀 毛文锡 《柳含烟》词:“昨日金鑾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輭。”
(2).见“ 金鑾殿 ”。
(3).翰林学士的美称。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仲则金鑾之英,季则蓬山之选。” 宋 梅尧臣 《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玉兔精神怜已久,金鑾人物世无双。”《文献通考·职官八》:“前朝因 金鑾坡 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鑾以美之。”
(4). 白居易 女儿的名字。后借指 * 。 唐 白居易 《金銮子晬日》诗:“行年欲四十,有女曰 金鑾 。”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古人如 昌黎 志女 孥 之壙, 乐天 哀 金鑾 之辞,有此鬱伊,无此悱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吴兴 * 严静 甫九龄,善书,兼工墨竹。 莆田 吴荔娘 题云:……晴窗书破洪儿纸,谁识金鑾未十龄。”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遗事
前辈或前人留下来的事业
于其遗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记取
牢记教训、嘱咐等
记取这个血的教训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玉壶
(1) 玉制的壶
(2) 计时器,即宫漏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清话
(1).高雅不俗的言谈。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信宿酬清话,益復知为亲。” 唐 岑参 《虢州卧疾喜刘判官相过水亭》诗:“见君胜服药,清话病能除。”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摩诃庵》:“又 江夏 郭正域 《法藏寺》诗:‘……清话逢玄度,论文有辨才。’”
(2).犹言风凉话。《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时外边都晓得库里失了银子,尽来探问,到拌得口乾舌碎。内中单喜欢得那几个不容他管库的令史,一味説清话,做鬼脸,喜谈乐道。”
(3).闲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生从县间至此,见天色已晚,特来投宿庵中,与师父清话。”
(4).满语。《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他们在那里翻 清 话,咕嚕咕嚕,我们不懂。”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此外
(1) 除此以外
(2) 在已提到的东西上外加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使这个小机件用来压印可爱的浮雕图案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勋业
功业。《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颀 《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将军只手定 苏北 ,勋业争传 大江 南。”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看镜
照镜子。 宋 陆游 《对酒》诗:“看镜喜欲舞,追还少年狂。” 宋 陆游 《秋郊有怀》诗:“掛冠易事尔,看镜叹勛业。”
[水调歌头-寄诚夫兄在江南,时克在史馆校]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
元代,宋褧